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173500000031

第31章

关于西班牙事件,不仅朝中有众多不满,要知道,西班牙人的特点是拥有自尊和骄傲,他们怎么会俯首就擒?战场上,莱茵河边,普鲁士人、奥地利人,都对拿破仑心存不满。现在,他们更加担心,怕自己遭受和西班牙同样的命运,因而决定奋起反抗。拿破仑在柏林称自己征服了恒河,却没有发现,由于他在西班牙塔古斯河的所作所为,已经为自己在多瑙河上招来了敌人。他清楚地知道,沙皇若能牵制住奥地利,他才能在西班牙所向无敌。可是,沙皇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不对他进行点拨是不行的,于是,拿破仑决定再次会见亚历山大。地点在德国中部,处于两国中间。为了避免引起误会,拿破仑特意在埃尔富特准备了会议桌。

为了这次谈判,拿破仑做了充分的准备,其精力不亚于对付一个久攻不下的堡垒。他说:“这次旅行事关重大。我要以无可挑剔的豪华富丽来威慑德意志。”不过,除沙皇以外,还有许多人要参加这次会议。两个帝王吸引着众多的观望者。拿破仑对会面地点精心布置,谨慎地安排演出,连台词也反复修改,他甚至指点塔尔玛如何注意声调。

剧院的演出,成了埃尔富特会议的高潮。有四位国王,三十四位王公,观看了演出。塔尔玛[14]扮演奥瑞斯特,他高声朗诵道:“我们的时代被众神统治,他们的英名建立在我们的成就之上。为什么我们要惧怕上天的恫吓?能够流芳千古的人,就是人世间的神!”

第二天晚上,上演伏尔泰的《 穆罕默德 》。拿破仑非常喜欢此剧。人们在这里不敢肆意妄为,那个穿绿色旧军装的人,不怒自威。此时,穆罕默德说出的台词令人大惊:“看,罗马已经变成废墟,破碎的躯体,散乱的四肢,卧倒在地上,荣誉尽失,在这废墟上,我们将重建帝国!”所有人的视线忽然集中在拿破仑身上,他轻轻动了下身子,表明演员所说正合他的心意。接下来演出《 奥狄浦斯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与杰出之人交往,是莫大的荣幸!”两位帝王起立,握手示意。

拿破仑了解亚历山大的性格,因此用戏剧来启发和暗示对方,以争取得到对方的支持。拿破仑几乎不给沙皇留有思考的余地,像追求女人一样去对待他,并最终支配他的意志。塔列朗负责协助拿破仑完成此事,他一瘸一拐地跟在帝王的身后。

没人能够比塔列朗更狡猾更诡诈,他甚至超过了拿破仑,并且,已经看出了拿破仑的危机。早在一年前,艾劳战役中,法、俄双方损失惨重,塔列朗已经预见到拿破仑将在俄国吃败仗。拿破仑与亚历山大间已经私下达成了协议,对此塔列朗并不知情。可是,拿破仑想要称霸世界的计划,确实有些不切实际,塔列朗对此不敢苟同。但是,他没有公开反对,找个借口辞去外交大臣的职务,转而担任宫廷侍从首领,这可是个肥缺。拿破仑以为,这样一来,便于监视塔列朗的行踪,而塔列朗也满意于此职,因为这为他窥探主子的心理提供了方便。尽管如此,拿破仑仍然器重他,这使他有了更大的权力。

西班牙的局势,验证了塔列朗的预言。他早就意识到此举会招来祸端,却竭力鼓励拿破仑去冒险。他怂恿拿破仑说,西班牙就应该属于法兰西。拿破仑听得得意忘形,失去了理智,下令攻占卡塔罗尼亚。如今,阴险的塔列朗心怀鬼胎,当拿破仑派他接待被软禁的西班牙王储时,暗自得意。他要求拥有自主权,声称为了更方便监视王子。实际上,他想从西班牙王子那里得到英国情报,同时也向英国提供情报,这个可恶的小人!

从此,塔列朗不断地向沙皇与奥地利的驻法大使提供情报。他可是帝王宠幸的亲信大臣!

有这样一件事。

拿破仑从西班牙回来后说:“一个也没落,都进了我的天罗地网!”塔列朗说:“陛下,您不觉得在贝荣纳的会谈得不偿失吗?”“什么意思?”拿破仑问。塔列朗回答:“您想想,如果一个人地位高贵,却与女人纠缠不清,不能善待妻子与朋友,势必遭到世人唾弃,但与此同时,他的钱财与权力得到了证明。如果一个上层人物打牌时出老千,肯定会被逐出牌桌,人们也不会宽恕他。”

拿破仑听了脸色大变。接下来,他一天都没有再和塔列朗说话。可是,他为什么不把这个家伙踢出宫廷呢?拿破仑说:“只有他能够理解我。”问题就在于此。塔列朗无所顾及,他不在乎道德谴责,知道自己没有拿破仑的头脑,不能创立自己的王国,因此,转而去追求金钱,这就是他的爱好。

在埃尔富特,塔列朗抓住时机,出卖自己的主子。那些德意志君主们围在他身旁,听他谈论拿破仑,不过,他根本没把眼前这些人放在心上。他知道,会有更大的人物,不惜重金来换取他的情报。

亚历山大就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他已经获得大量情报,对塔列朗的关注并不亚于对拿破仑的注意。很快,塔列朗在德意志图恩女公主的会客室见到了沙皇。塔列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准备好的那些手法,在沙皇面前根本没有用上。不用我开口,他就知道我要说什么。”

塔列朗对沙皇说:“尊敬的陛下,您为什么要来这里?您的使命是拯救欧洲。要想成功,必须抵制拿破仑。法国人讲文明,可帝王不讲;沙皇是文明的,但俄国人不讲文明。所以,您应该与法国人民联合起来。……陛下不应该与奥地利为敌,让我的主子自己去承担好了。”

不用怀疑,塔列朗与拿破仑一样,擅长蛊惑人心。漫漫黑夜,他与沙皇长谈不已,想尽办法让沙皇相信自己的话。沙皇倒是很在意这位帝王的亲信,两人不谋而合,私下进行着难见天日的交易。他甚至同意把一位俄罗斯公主嫁给塔列朗的侄子,那可是东方最富有的公主。

来埃尔富特之前,亚历山大就没有诚意,因此很难与拿破仑达成协议。其实,会谈的双方,有谁是真诚的呢。拿破仑对沙皇的反应颇感奇怪。他本来事先命塔列朗拟好了联盟条约,只好再次亲自修改,还补充了很多内容,之后,派人给亚历山大送去;要求不许被第三个人知道。沙皇当众承诺保秘,可是当天晚上,塔列朗就看到了修改过的条约。当然,双方未能签定协议。

晚些时候,拿破仑召见塔列朗。塔列朗把双面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精彩,毫不亚于伊亚戈[15]。拿破仑仍然被蒙在鼓里,还对他说:“那个没有远见的沙皇,真是不知好歹。”“不过,他对陛下倒是非常佩服呢。”这个奸诈小人答道。“你被他骗了。如果他真的这么想,怎么会不签字呢?”拿破仑不同意。塔列朗继续演戏:“我看,他是个可以信任的人。如果答应,必然会信守承诺。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拿破仑想了想说:“以后,我不会再提起此事,不然,会让他以为我对此非常在意。这次会谈,已经可以让奥地利相信我们之间有约定了……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奥地利呢?那个国家让人联想到的是过去!”

塔列朗兴致勃勃地说着:“我倒是很欣赏奥地利的政策,觉得挺有新意呢。微臣斗胆说一句,陛下要是能那么做就好了。人们会更加敬重您,因为您在保护文明。”拿破仑听后,语气缓和下来,说道:“文明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人向我敞开心扉?他们为什么不与我真诚地谈判?关键是因为我没有孩子。他们惧怕我,只不过想方设法要从我这里捞到好处。显然,这是错误的,不会对任何人有利,因此必须加以防备。”

过了几天。两位帝王已经相处得十分融洽了,就像两位朋友。拿破仑早已精心布好局,只等沙皇上钩。他对沙皇说:“或者,我该休息了。我多么渴望有个家,可是,一个没有子女的人,休息?家庭又从何谈起呢?你是知道的,妻子比我大十岁。”拿破仑把妻子的年龄增加四岁,“噢,对不起,刚才我有些失态了,但这正说明我对您的真诚和信任。”沙皇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拿破仑说:“就要吃晚餐了,可是我和樊尚男爵约好要出去呢!”

那些客厅里的达官贵人,说拿破仑属于没有头脑的军人。但是,这个没头脑的军人,却能够饭前提出一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悄然撤出局外,最终,讨论也不会有结果,但拿破仑却不停地在发布新命令。

有一次,拿破仑谈到了自己的婚姻,他对塔列朗说:“命中注定,我不得不这样做,这关系到法兰西的将来,而我,没有子嗣。约瑟夫更提不起来,生了一帮丫头。恢复帝制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世袭统治才会壮大我们的法国。皇后,应该有高贵的出身。我知道,亚历山大有几个妹妹,正好有一位待嫁。你去和那个俄国使臣鲁缅佐夫谈谈此事。等我把西班牙问题解决后,就会讨论土耳其的事,把这些告诉他。我知道,对于离婚这个问题,你是赞成我的。”

第二天,塔列朗就把这件事一点不落地告诉了沙皇。沙皇还沉浸在前一晚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呢,有些悲伤地说道:“大概很难有人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人。他把整个欧洲搅得天翻地覆,这充分显示了他的个人才能,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野心。几乎没人看得到他善良的一面。你对他了解得多些,说说你的看法。”

塔列朗对此避重就轻,不想真诚地发表意见,不过,他觉得沙皇应该知道拿破仑想娶俄国公主这件事。亚历山大听了,说:“我个人是赞同的。不过,这要征得我母亲的同意才行,她才有权决定妹妹们的婚事。”

此后,两位帝王又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关系更为亲密。同样,亚历山大和塔列朗私下交往不断,几个晚上都在密谋,只是还没有什么结论。但是最终,两位帝王也没能在埃尔富特签定盟约;与俄国公主的亲事,也没有定下来。虽然,拿破仑听到了无数的奉承,可他对结局很不满意,一无所获地回到法国。相反,塔列朗此行可谓收获甚多,新侄媳的财产有数百万之多。

同期参加会谈的三十八个君主与高官,遭遇各不相同。有被帝王及其随从笼络的,当然也有受到威胁的。塔列朗后来记录道:“在埃尔富特,有谁敢正面与拿破仑交锋呢……最后一天,他仍然是人们的核心,大家围着他转……那些王公们的军队,被他打败或歼灭,有的国家主权被他剥夺;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敢向他提任何要求。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引起拿破仑的注意。”

不过,拿破仑很肯定地猜测:维也纳那边,必定会认为埃尔富特会谈签定了盟约。其实并无任何盟约签定,但是拿破仑带给他们的恐惧,将会把没有签约的遗憾弥补过来。但他哪里知道,塔列朗已经把他的一切密报给了梅特涅:“俄、奥关系是否能够恢复,关键在您了;俄奥联盟,才能使欧洲不被拿破仑玩于股掌之间。”这位奥地利外交家听后喜出望外,连忙写报告说:“最终,我们将改变局势。没想到,我们可以打探到法兰西的内政了。”

会谈结束时,拿破仑与亚历山大当众告别。两个人像兄弟一样,互相亲吻。在场的人,无不被巨人间的友谊深深打动。只有塔列朗,手持礼帽,站在一旁暗自发笑。因为,他早就把这看起来深厚的友谊破坏得一文不值。四年后,他今天的行动将会引起轰动反响,拿破仑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虽然,德意志的王公大臣无德无能,但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光芒四射。分手时,拿破仑对魏玛的知识界人士说:“在这里,我得到了一样珍贵的东西,我将把它带回法兰西。即你们对我深深地怀念。”

在魏玛和埃尔富特,拿破仑与这些德意志的英才们共同度过了几个愉快的夜晚。他们都是知识的巨人,有的是天资,只是没有王室的显耀地位。拿破仑自己不也没有王室血统吗?和这些人在一起,他才感到充实和自在。这两个星期,他经历了太多的事,对人们的蔑视更强了,不过,对日耳曼精神却更加敬佩。实际上,拿破仑对德意志文学了解不多,那些大师们的作品,他读之甚少。不过,这些人的盛名,他早有耳闻,所以,他要与这些人会面。

两年前在波茨坦的时候,拿破仑曾经与米勒会谈。米勒,具有普鲁士国籍,但身为瑞士人,对历史的研究颇为深远,现在普鲁士为官。拿破仑才思敏捷,对各个学科都略知一二。因此,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有价值的的问题。面前的历史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两个人很快就讨论到了深层次的历史问题。

拿破仑提起塔西陀,说它代表了人类文化生活的几个重要时期,他越说兴致越高。此时的他平易近人,态度和蔼,甚至给米勒提议,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这是他第一次向人提出如此的要求。后来,谈到宗教的起源,宗教的需要。米勒对此进行了记录,他说:“我们谈了好长时间,内容涉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他的兴致很高,不过并不是很激动。最后,我差不多是贴到他身边,周围的人谁也听不清他的话。至于谈话内容,我有资格保密。”

现在,身居魏玛,拿破仑关心的是年老的维兰德,把他看得和伏尔泰一样伟大。不过,当维兰德把小说与历史混在一起时,拿破仑直言不讳地批评道:“您博才多学,怎么人会分不清小说与历史呢?”后来,他们谈到了比文学批评更严肃的内容。拿破仑直率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你要清楚,那些在传说、寓言中大讲美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还不是承认美德只是传说、寓言而已。”

接着,又回到塔西陀话题,拿破仑觉得眼前的这位罗马史学家,和当今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