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1478700000078

第78章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郑和信仰伊斯兰教,幼年时便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的父亲与祖父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在燕王府期间,郑和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深得燕王信任,还被燕王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也在此时逐渐显露,在长达4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身为宦官的郑和就是其中之一,朱棣赐“郑”姓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

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当然也离不开独特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作为燕王的亲信与随从,郑和有机会广泛接触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不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增长了见识,又由于他为人正直,能够与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并随时向燕王学习政治、军事及处理各类事物的谋略。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于是在朱棣想要寻找下西洋的人时,郑和当然成为领航远洋的最佳人选。

郑和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他的卓越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一直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更显示了明朝国家的无比强大。郑和船队超过200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1000多吨,船队总人数达2万多人。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因此可以说,郑和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