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47

第47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作为管理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才能不断地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意思就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意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认为那样做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使自己没有面子,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不善于同他人交往,也不受人喜欢,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则显示的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

凡是聪明的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这个事实。他们面对不了解的事情能够坦然地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人的心理通常是隐恶扬善的,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掩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宣扬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有时候,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和无知,人们喜欢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姿态,殊不知这样反倒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如果你对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说不知道,反而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表现自我的方式,因为坦率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会让人觉得你很诚实而对你产生信赖感。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竟是三个字——“不知道”。

例如,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做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

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做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同样的情况假如发生在另一位教授身上,情形恐怕就会完全不同。他一定会绞尽脑汁,说出“我想结果是……”的话来。

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

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经营唱片和音响的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名声显赫。可是由于战争的影响,这家拥有一流人才和高超技术的公司,迟迟不能展开重建工作。最后,因种种原因,由松下电器公司接管。为了使它从战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松下幸之助决定把这个重担托付给野村吉三郎。

野村在二次大战期间,曾担任过海军上将,退役后转任外务大臣。而正如野村先生自己所说的,他对企业的经营完全是外行,对唱片、音响更是一窍不通,所以在主持美克德业务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天,在干部会议上,有人提议要和美空云雀签约出唱片,村野先生却问:“美空云雀是谁?”美空云雀可以说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是日本排行第一4的红歌星,拥有众多的歌迷,像这样有名的艺人,身为唱片音响连锁企业的经理居然不知道,真是趣闻。后来,这段故事传到外面,往往被人拿来当做讽刺的材料,甚至有人说:“一个唱片公司的经理居然不认识美空云雀——那他一生中能认识几个人呢?”

可是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野村先生的地位。诚然,他不认识美空云雀,可是,他知道身为一个管理者所应该知道的事。他博学多闻,品格高尚,美克德能有这样的一位管理者,使得具有专业技能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的确是件幸运的事。

不可否认,美克德公司是在一个不知道美空云雀的野村领导下,很快地从战后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尽管野村不知道红歌星的名字,但这无损于他的成就。

作为管理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才能不断地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