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11195400000021

第21章 人类远去的文明(4)

自从德国专家鉴定木乃伊裹尸布上的文字确为伊特拉斯坎文以来,有不少语文学家热衷于探索这谜一样的文献,可是至今仍无人能掌握伊特拉斯坎文的“密码”。1964年,以研究伊特拉斯坎知名的意大利专家帕洛蒂诺教授,在罗马附近派尔基地方的一座伊特拉斯坎神庙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三面金牌。其中两面上刻有伊特拉斯坎文,另一面则有古迦太基文,即腓尼基人的文字的铭刻。而古迦太基文是一些文字学家通晓的文字。这是不是解谜的钥匙呢?研究人员虽然没有把握,但他们仍抱有一线希望,将古迦太基文和伊特拉斯坎文加以对照比较,期望从中发现点什么。可是历时数年,徒劳无功,仍没有什么头绪。尽管内容可能有关系,三面金牌上所刻文字似乎没有可以拿来对照的地方。

目前,伊特拉斯坎依旧迷雾重重,我们只能期待考古学家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帮助我们破译伊特拉斯坎文,从而来解开伊特拉斯坎人之谜。

水底的古代玛雅人——来自水下的文明

1998年,世界最有名的国际潜水科考小组之一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潜水小组在墨西哥东南的尤卡旦半岛——历史上玛雅古国的所在地考察时,发现了一条结构复杂、洞穴相连的地下河流。据颇有经验的科考人员初步估计,该河流约有300多千米长,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流。这一切让他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的是在该地下河的最深处,潜水员们竟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砌成的炉灶、石桌以及陶器等物!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玛雅人曾经生活在水底吗?

当年,该科考小组的成员从当地一个几米宽的井口潜下水去,想了解这些位于丛林中的深井常年不干且水质清纯的秘密。没想到下井后发现,该井竟然没有尽头,潜水员潜了足有800米长,吃惊地发现井里面竟是一个无比宽广的“水底世界”。该地下河离尤卡旦半岛地面表层约有300多米深的距离,其中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往何方。水里有一些形状古怪、不知姓名的水生物、小鱼、小虾等,同样好奇地在他这个陌生的访问者身边游来游去,轻啄着他的潜水服。

潜水员不敢走远,因此潜回井口,并激动地报告了他的发现。科考小组当即决定,从欧洲运来最先进的设备考察这条神秘的地下河。经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该地下河在玛雅人的传说中早有记载,古玛雅人称之为“欧西贝哈”,意思就是“万水之源”。几个月后,一些最新测量设备、水下灯、高级潜水服、瓦斯车等,都通过马背陆续运到了位于丛林深处的现场。潜水员们立即全副武装开始了考察,开始时仅仅为了勘探一个深不可测的凹穴,潜水员就得在水底熬上12个小时。那里地下河地形错综复杂,给考察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尽管无数个通道像迷宫似地让潜水员们大伤脑筋,但考察员们推测地下河的总流向应该是个大三角形。水底洞穴的世界常常是个变幻莫测的黑暗迷宫,可能一不小心,也许某个人就有去无回了。为了不致迷路,潜水员们都随身带着一个线轴,一端系在入口处,一端拿在手上,每前进三四米,就将线打上一个结。这样做既可以循线返回,又可以测量出前进了多少米。潜水员除了肩负测绘水下世界地形的任务外,还附带收集水下生物的样本。然而不久前的一次发现,使该科考具有了全新的意义。随着探测的深入,潜水员越走越远,在快到地下河的一半深处时,他们中有人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砌在石壁边上的炉灶、石器时代的石桌和其他一些古人类在这里生活过的遗迹。依据发现的遗物,科考小组的科学家们估计,大约在9000~10000多年前,这些古代人曾经生活在这里!

古代玛雅人在海底的遗物

此外,科考小组还发现了其他一些玛雅时期的东西,诸如破碎的陶器、玛雅人的遗骸等。面对这些意外发现,潜水员们感到十分震惊。玛雅文明已经够神秘的了,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会在地下河里发现古代玛雅人砌下的炉灶、石凳。墨西哥国家人类和历史学会的考古学家们赶来,期待对这项惊人的发现做出解释。

古代玛雅人能够在水底下生活?美国佛州某大学一考古学教授认为,在水底生活必须要有类似鱼类的鳃,但他们的身体构造和今人没任何区别。因此这种假设是不大可能的。他认为在水底发现古玛雅人生活遗迹,应该从地质学的角度寻找原因。他认为,在1万多年前,墨西哥尤卡旦半岛要远远高于现在的海平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物和雨水混合形成富含碳酸的地下河水,长年累月腐蚀并“雕琢”出了这些洞穴。

起初这里海平面继续降低,这些洞穴渐渐干燥起来,变得可以住人。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海平面又开始升高,这些干燥的洞穴又渐渐被水注满,因此古代人不得不离开洞穴到陆上生活,但他们居住时留下的遗迹却仍旧保存在那里。洞穴和深井在玛雅人的宗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将洞穴称之为“西诺蒂”,意思就是“神的井”,他们把它看作是到达阴间的“地狱走廊”,而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土耳其的史前地图——通晓万年前地貌的“魔图”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塞拉伊图书馆,人们发现了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航海地图,当然这不是原图,而是精美的复制品。地图上有土耳其海军上将皮里·赖斯的签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据查,赖斯确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盗马尔·赖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为生的人,拥有一张航海图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这张航海图却与众不同。这张地图上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特别是将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委内瑞拉湾的合恩角等地也标注得十分精确。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画出了整个南极洲的轮廓,而且还画出了现在已经被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下的南极大陆两侧的海岸线和南极山脉,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区最为清晰。

南极洲现在公认是1818年发现的,比赖斯的地图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也是150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幅地图的存在说明,在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以前,曾经有人画出过当时的地理面貌。但是,人类在15000多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当时既到不了四周环海的南极地区,也不可能有绘制地图的先进文化,那么这幅地图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1531年,奥隆丘斯·弗纳尤斯也有一张古地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000年以前,南极洲的东部还比较温暖,这与弗纳尤斯的地图所反映的情况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张土耳其地图也精确地画出了南极大陆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线,使人惊讶的是,在这张地图上有一条狭窄的地带,像桥梁一样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在了一起,地图上所表示的无疑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区。但是,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中间的这条地带就是在那时消失在碧波万顷之下。不知为什么,这张地图的作者竟对1万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有一桩怪事发生在古希腊一张普托利迈斯年代的地图上。人们从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瑞典还被埋在厚厚的冰层下,而这个地质变动的年代已经距今很远很远了。

这些地图是否正确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1952年,美国海军利用先进的回声探测技术,发现了南极冰层覆盖下的山脉,与皮里·赖斯的地图对照,二者基本相同。这不亚于在科学家的头顶上炸响了一枚巨型炸弹,在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是谁在一万多年以前绘制了如此精确的地图和后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诺亚方舟——地球毁灭性水灾的救生船?

据《圣经》记载,大约6000年以前世上的人除诺亚和他的一家外都忘了上帝。上帝发怒了,决定惩罚他们。在诺亚600岁的2月17日那天,天窗打开了,上帝连降大雨40天,世界随即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除诺亚方舟外都处于毁灭的边缘。诺亚由于得到上帝的宠爱提前知道洪水的到来,便造了一艘大船,这就是“诺亚方舟”。他和他的家人正是借助这艘船才得以生存下来。同时在逃难中,诺亚还将世界上每种生物都带了一对,这就发展成为今天的人类和生物界。但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尽管《圣经》中所说上帝发水一说毫无根据,但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有过全球性洪水的先例,也就是说远古时代的人们确实经历过毁灭性的水灾。

1850年,考古学家亨利·莱亚德在古亚述国首都尼尼微挖掘出上千片残破的粘土板。这里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苏美尔的所在地。经仔细研究,这些泥板被断定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考古专家乔治·史密斯先生还在这些泥板中发现了一块古巴比伦记述的《古尔盖梅希史诗》中的一段。它记述了一场吞没世界的大洪水中一个叫万塔·纳皮提姆的人和他的妻子乘一条大船逃生的故事,这个描述与诺亚方舟的故事如出一辙。难道还真有这么回事吗?有的学者认为这绝非单纯巧合,其间必有某种联系。有的进一步认为发生洪水的区域可能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为这两条河都流经此地。

1955年7月,法国探险家那巴拉带着自己的儿子拉菲尔追寻了诺亚方舟的踪迹。他们根据《圣经》记载,登上了位于前苏联境内海拔5400多米的阿拉拉特山。他们四处勘察,结果在山中的冰湖里发现了一块木块,形状酷似诺亚方舟的残骸。于是,他们带上木块很快离开阿拉拉特山回到法国。后来经科研机构考证,一致确认木块至少为5000年前的建筑物的一部分。而据科学考查,诺亚生活的时代也正是在6000年前左右。那么这块木块及100多年前发现的上千片粘土板是不是诺亚方舟的组成部分?诺亚方舟是否存在过,还是只是一段传奇的神话呢?这些还都是未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