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品基础学习与欣赏(青少年课外文体娱乐指南)
11193000000015

第15章 部分小品演员介绍 (1)

一、赵本山

赵本山,1958年生于铁岭开原县莲花乡石嘴村,是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

赵本山6岁时成为孤儿,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岁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肓人张志,一举成名。《摔三弦》剧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1986年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那时,赵本山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二人转《大观灯》2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三省。1987年,在姜昆的推荐下“打入”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开始了他更加辉煌的艺术人生。春节晚会上,小品《征婚》、《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送礼》、《钟点工》、《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均获一、二等奖。由个人投资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获1998国家级“华表奖”,并获优秀男主角奖。为繁荣艺术,他创办了“本山艺术公司”。2002年春,电视剧《刘老根》在中央电视台1套播放,播放时,收视率奇高,许多城市万街空巷。2002年9月,以赵本山名字命名的“赵本山杯”小品大赛会同中国铁岭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在铁岭举行,社会好评如潮。

赵本山现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协会会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铁岭市形象大使。

二、陈佩斯

陈佩斯

陈佩斯,著名表演艺术家。1954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73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其众多作品被国内观众所熟知,像早期春节晚会的作品《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电影《太后吉祥》、《孝子贤孙伺候着》等等。而由其主演的《瞧这一家子》、《法庭内外》和《京都球侠》更是荣获了多项殊荣。近年来,陈佩斯致力于舞台喜剧,其代表作为近年火爆大江南北的舞台喜剧《托儿》等。

电影主要作品有《瞧这一家子》、《法庭内外》、《夕照街》、《少爷的磨难》、《孝子贤孙伺候着》、《太后吉祥》。

电视剧主要作品有《飞来横福》、《为了新生活前进》、《同喜同喜》。

春节晚会主要作品有《吃面条》、《卖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

主要获奖作品有:

《瞧这一家子》(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法庭内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夕照街》(金鸡奖提名)

《京都球侠》(百花最佳男配角奖)

《警察与小偷》(星光杯小品一等奖)

《王爷与邮差》(获伊利杯小品一等奖)

三、巩汉林

巩汉林,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喜剧表演艺术家。1957年出生于沈阳,从艺至今近三十年。曾创作表演了60余段相声,他创作及表演的相声作品《无上光荣》、《会海怨》、《国粹异彩》和《胳膊箍》先后在1984年、1986年、198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奖赛上分别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和表演三等奖。

他的喜剧小品创作及表演开始于1986年。1990年后专攻喜剧小品的创作及表演。其作品《街头奇遇》、《拍电视》分别获得了1992年全国曲艺小品大奖赛一等奖和1994年全国曲艺节“牡丹奖”。他连续参加了11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此期间,他表演的喜剧小品《如此包装》、《打工奇遇》、《鞋钉》和《功夫令》连续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小品节目一等奖。

1990年他开始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在《真假幽默大师》、《婚外恋奇遇记》、《乔迁之喜》、《火狐》等八部电影中担纲男主角。其中影片《火狐》在1994获得了第四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和法国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猫奖”。由他担纲男主角的电视连续剧有10部。其代表作有《而立之年》、《七品芝麻官》、《江南情话》和《侯大官》。其中《而立之年》获得了全国电视艺委会颁发的优秀喜剧电视剧奖。最近他参与创作、表演的电视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

他还在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和《大院》中担任男主角。他出访了欧、美及东南亚十几个国家,他的表演受到了华人、华侨们的热烈欢迎。

四、金珠

金珠,优秀的喜剧小品演员,从艺至今已二十多年。曾专工京韵大鼓。她演唱的京韵大鼓《铁窗红花》、《拼命三郎》、《美姑娘》和《海峡情缘》分别在省市及全国曲艺会演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1986年后,开始从事相声、小品的表演。她表演的相声《国粹异彩》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相声电视邀请赛“优秀作品奖”和表演“三等奖”。

她表演的小品《街头奇遇》、《拍电视》分别获得了1992年全国曲艺小品大奖赛“一等奖”和全国曲艺节“牡丹奖”。她曾参加了两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其参与创作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老将出马》分别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小品节目一等奖和三等奖。

从1994年起开始涉足影视创作。在电影《婚外恋奇遇》中担任女主角。她还拍摄了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代表作有《七品芝麻官》和《东北一家人》、《售楼处的故事》。1996年,在话剧《大院》中担任女主角。她曾出访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她的表演受到了华人、华侨们的热烈欢迎。

五、朱时茂

朱时茂,著名电影、电视剧、小品演员。1954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虽说这部电影因故“流产”,但朱时茂从此步入影坛。于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在进入八一厂之前,谢晋导演《牧马人》时,选中朱时茂扮演男主角许灵筠。在著名导演谢晋的严格要求下,朱时茂注意把握情绪,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一个被打成右派,受尽生活磨难而信念不倒的知识分子——许灵筠——演得活灵活现。由此,朱时茂在影坛名声大振,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随后,他又在影片《柯棣华大夫》中饰演柯棣华;《道是无情胜有情》中饰演连长袁翰;《蓝鲸紧急出动》中饰演武仲毅,《我只流三次泪》中饰马川北等等。他在这些影片中的表演都不如《牧马人》演得出色,但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拍摄电影之余,朱时茂还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拍摄,如《男人的风格》、《宝镜》、《芦笙恋情》、《长江第一漂》等。在拍摄《长江第一漂》时,为力求真实,朱时茂亲自驾驶橡皮船,顺江而下,险些遇难。此剧拍摄十分成功,播出后,轰动一时,该剧获得“飞天”奖,朱时茂本人获得中宣部、中国电视家协会颁发的拼搏奖。

后来,朱时茂与喜剧明星陈佩斯合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出小品,其中《吃面条》、《烤羊肉串》等,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人们送他一个绰号“老茂儿”。

1990年,朱时茂从八一电影厂转业,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当演员。随后不久,出国留学。1993年参加了影片《雾宅》的拍摄。

目前,从事影视制作(制片)工作。

代表作品:

《蓝天防线》、《飞行交响乐》、《柯棣华大夫》、《蓝鲸紧急出动》、《雾宅》

《牧马人》(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道是无情胜有情》(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我只流三次泪》(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电视剧《长江第一漂》(飞天奖,中宣部、中国电视家协会拼搏奖)

小品《吃面条》、《烤羊肉串》等

六、赵丽蓉

赵丽蓉,汉族,1928年3月1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2000年7月17日因病逝世。家中有六个姐妹,两个兄长,她的年纪最小。

赵老8岁开始登台演出,1952年进入总政评剧团,后又调入中国评剧团,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大多数观众对赵老的最初认识是通过评剧《花为媒》,扮演媒婆的赵老和扮演张五可的新凤霞演唱的“报花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评剧舞台上的经典唱段之一。《凤还巢》、《会计姑娘》、《红白喜事》等曾是她的拿手戏。1962年,赵老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被拍摄成电影。虽然赵老是评剧演员,但近几年给广大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赵老先后一共参加了6届春节晚会,她演出的《英雄母亲的一天》、《爱谁谁》、《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老将出马》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此外,赵老还塑造了许多影视形象:《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王后,电影《苍生》中的田大妈,电影《红楼梦》中的刘姥姥。1991年,她凭《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荣获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同年的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她又夺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七、宋丹丹

宋丹丹

北京人,1961年出生于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在话剧《红白喜事》、《回归》中扮演角色。其中,在苏联话剧《回归》中步履蹒跚的老妪一角使她受到专家好评。20世纪80年代末,一部反映文革后失足少年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在全国播出,由宋丹丹扮演的“问题少女”宋小莉的遭遇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此,宋丹丹先后在影片《月牙儿》、《四十不惑》,电视剧《好男好女》中有过精彩亮相。进入20世纪90年代,宋丹丹又在喜剧小品的创作中另辟蹊径,《懒汉相亲》、《超生游击队》等作品脍炙人口,红遍全国。此外,她又与英达在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我爱我家》中携手合作。宋丹丹的表演收放自如,在正、喜、悲剧的探索中都有其耐人寻味之处,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女演员。1997年,她与女导演李少红再度合作影片《幸福大街》。

八、黄宏

黄宏,著名喜剧小品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1960年5月25日出生于哈尔滨,1973年入伍,辽宁大学哲学系学生(专科)、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学生(本科)、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学生(硕士研究生)、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授予青年优秀文艺家称号)、中华慈善总会理事(授予中华慈善大使)。连续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多次荣获“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父亲黄枫是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黄宏幼年曾入戏校学戏,后学山东快书,曾被高元钧大师称赞为“形象好、技巧好、表现好”的三好演员。13岁那年黄宏作为文艺兵被沈阳军区文工团特征入伍。曾学习相声,拜相声演员马季为师。曾连续1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超生游击队》、《婚礼》、《打扑克》、《鞋钉》、《打气儿》、《难兄难弟》等都以诙谐手法讽刺时弊,对社会有着深刻警觉和教育意义,成为家喻户晓经典作品。两次获得“文华奖”,两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七次获得“解放军文艺奖”。

1992年,黄宏调往总政歌舞团,后成为总政歌舞团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

2000年开始从事影视创作,主演长篇电视剧《党员金柱有点忙》,获得第十九届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2001年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二十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五届“夏衍电影文学奖”、长春国际电影节优秀华语片“银鹿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喜剧片奖”、中国淄博国际儿童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奖”、伊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蝴蝶奖”。此片还作为中国优秀影片参展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在2007年11月1日闭幕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黄宏当选为新一届曲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

山东快书《巧接连长》

故事《六号包箱》

小品《卖挂历》

小品《招聘》

小品《超生游击队》

小品《难兄难弟》

小品《手拉手》

小品《婚礼》

小品《演讲》

小品《秧歌情》

小品《小站》

小品《擦皮鞋》

小品《夜练》

小品《打扑克》

小品《俺爹来特区》

小品《找焦点》

小品《歪打正着》

小品《今晚直播》

小品《照相》

小品《鞋钉》

小品《三峡情话》

文艺书籍《黄宏小品集》、《黄宏曲艺集》

传记《从头说起》

小品《开锁》

小品《巡堤》

小品《打气儿》

微型短剧《品茶》

小品《小站故事》

小品《种子》

小品《家有老爸》

小品《邻居》

小品《开锁》

小品《装修》

电视剧《党员金柱有点忙》、《好人李成功》

小品《西部西瓜》

小品《花盆》

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巧奔妙逃》

小品《黄豆黄》

小品《考验》

小品《足疗》

小品《老谭》

经典语录:

这里总结的是黄宏部分作品中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