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加工豆类产品
11160200000039

第39章 如何加工制取腐乳?

(1)原料。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并要求其原料新鲜,颗粒饱满,无虫、无霉变。

(2)筛选。

筛选工序是为了去掉混在原料中的沙石、杂质,有去石、磁选、风选、水选等几道工序。

(3)浸泡。

经过精选后的原料送入泡料槽内浸泡。浸泡后的大豆皮不易脱落,子叶饱满,无凹心。浸泡时间依季节而定,一般冬季14~16小时,春秋季10~14小时,夏季气温、水温较高,浸泡6~8小时。另外,要根据原料存放时间、产地等因素而定。经浸泡后,大豆的体积是原来体积的2~2.2倍。

(4)磨豆。

浸泡好的大豆即可上磨磨制成糊状,其目的是破坏大豆组织,使大豆蛋白质随水溶出。目前,磨豆设备大多用砂轮磨,它转速高,产量大,可缩小大豆粉碎厂工序所占用的面积和磨碎时间,避免因磨片之间摩擦时间长,产生热量,而使蛋白质过度变性。磨豆的粗细度以手捻成片状为宜。制出的豆腐要求不粗、不糙,均匀洁白,质地细嫩,柔软有劲。

(5)滤浆。

利用离心机将豆浆与豆渣分离,为提高原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滤出的豆渣要反复地加水洗涤3次。要求滤出的豆渣标准如下:蛋白质为1.59%左右,脂肪为0.4%左右,粗纤维为5%左右,碳水化合物为6%左右,含水量为90%左右。豆腐渣的质量为大豆的110%左右。

(6)煮浆。

煮浆的目的是通过加热使蛋白质适度地变性,并可消除生豆浆中那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煮浆设备很多,无论采取哪种设备都必须将豆浆加热到95℃~100℃。

(7)点浆。

点浆是豆腐加工中重要的环节。点浆所用的凝固剂以盐卤为主。盐卤的用量依品种而定。盐卤的浓度一般掌握在16°Bx~18°Bx(含水量为82%~84%)。点浆的方法如下:下卤流量要均匀一致,并注意观察凝聚状态,方即将成脑时,划动的速度要适当减慢,下半部形成凝胶状态时,可停止划动,而后用些盐卤在豆脑表面,以便更好地凝固。从点浆到全部成形,时间为5分钟左右。

(8)蹲脑。

蹲脑又称养脑,即豆浆凝固后必须有一段充足的静置时间。养脑时间与豆腐的品质和出品率有一定的关系。当点浆工序结束后,蛋白质的联结仍在进行着,所以需要一段静置时间,凝固才能完成。如果养脑时间短,蛋白质的组织结构不牢固,未凝固的蛋白质随水流失,从而影响出品率。

(9)上榨。

上榨是将凝固好的豆腐脑上箱压榨,并根据其品种、规格和水分的要求成形。上榨前应做好设备和用具的卫生工作,避免因用具不洁而造成产品污染。压榨后的豆腐按规格切成小块,便于后期加工制作。

(10)降温。

刚榨出的豆腐坯品温较高,均在40℃以上,此时若接种,则不利于菌种生长,也易污染杂菌,故接种之前先将品温降至40℃以下,方可接种。

(11)接种。

过去做腐乳是自然发酵,没有接种程序。现在是纯菌种发酵(即长毛),先将菌种扩大培养后,制成固体菌或液体菌,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或喷在豆腐坯上。

(12)发酵(长毛)。

接种后的坯子上附有毛霉菌的孢子,此时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培养。在长毛阶段除了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外,还需有一定的空间。豆腐坯入室后,将其摆放在笼屉内。一般为方形屉,块与块之间相距4~5厘米,便于毛霉生长。培养的室温为28℃~30℃,时间为26~48小时,视季节而定,可长年生产。

(13)腌制。

长满毛的豆腐坯,经人工搓开,将毛抹倒后,入池腌制。腌制方法是:码一层毛坯,撒一层盐,用盐量根据品种不同而各异。当码满一池后,上面撒一层封口盐,用石块压住,防止豆腐中的水分析出后,豆腐漂起,易出现碎块,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一般用盐量为100块豆腐加400克盐,腌制时间为5~7天,腌制后的盐坯含盐为13%~17%。腌制完成后,放毛花卤,将豆腐捞起、淋干、装瓶。

(14)灌汤。

按品种不同,汤料的配制方法也不同。一般主要的配料有面黄、红曲和酒类,辅之各种香辛料。汤料配制完毕后灌入已装好盐坯的瓶内,封口,入后期发酵室。

(15)后期发酵(陈酿阶段)。

豆腐完成上述工序后,进入发酵室,直至产品成熟,后期陈酿需1~2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各种微生物及其酶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也是色、香、味、体的形成阶段。此时,室内需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温度低,微生物活动减弱,酶活力低,发酵期长;如果温度高,易出现焦化现象,也不利于后期的酵解。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5℃~38℃。春、夏、秋三个季节,室内一般为自然温度,在冬季,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腐乳成熟,则以通入暖气来提高室温,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

(16)清理。

产品在陈酿期间,灰尘和部分霉菌依附在瓶体表面,这既影响卫生,又易污染产品,故需用清水清理瓶体表面的污物。而后,再经紫外线灭菌,以达到食品卫生标准。

(17)成品。

经过清洗、灭菌后,瓶体进入下道工序贴标、装箱、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