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加工豆类产品
11160200000034

第34章 如何用固体糖化法加工制取饴糖?

(1)浸米。将碎大米淘洗干净,置于浸泡容器内,加水浸泡约12小时(视季节而定),然后捞至米箩内沥干。米粒含水分达到35%~40%。再把沥干的米粒放入蒸锅内,一般采用待蒸汽冒出米面后逐步加米的方法。蒸料15~20分钟后,揭开锅盖,将料翻拌一次,使其疏松,并根据米的吸水性能,再拌入适量的水,加盖继续蒸至大米全部熟透成饭。

(2)糖化。糖化所用的糖化缸与小型酱油生产中发酵浸出设备相同。糖化缸的温度要求55℃~60℃。应事先检查糖化缸的温度是否适合,如果糖化缸的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则需用热水或冷水将缸内壁加以调整。将蒸熟的米饭移至拌料容器内,用铲翻拌并打散团块,使米饭冷却至75℃。冷却后再将米饭摊开,倒入磨细的大麦芽浆。大麦用量(以大麦计)一般为碎大米的6%~9%。然后将米饭与大芽浆充分拌匀,要求动作迅速,使拌后品温为55℃~60℃,立即移至糖化缸内,面层再加少许大麦芽浆及浇少许热水,最后盖好缸盖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前期为60℃左右,后期可提高至65℃~70℃。保温糖化时,应定时检查品温及时予以调节。保温糖化3~4小时后,应将糖化缸底部积存的糖汁放出,核查其温度,即知糖化缸下部的温度,并与糖化缸内所测的品温进行比较。如果发现下部温度过高,可在放出的糖汁中加入一些温水或冷水,再缓缓地沿缸边四周浇入;如果发现下部温度过低则糖汁中掺些热水来调节。糖化时间一般为7~8小时。糖化完毕,糖醅以手捏之不发黏,而糖汁即被挤出,只剩米皮在手指上。如果用碘液检查,不呈蓝紫色,即表明基本上已糖化完全。

(3)浸出。糖化结束后,先将糖化缸底部积存的糖汁尽量放出,糖汁浓度一般高达17°Bx~18°Bx(含水量为82%~83%),数量为碎大米的30%~40%。浓糖汁放出后,可采用浸出法过滤,其方法如下。

第一步,取上批过滤得来的第二次糖汁,加热至70℃左右,放入刚放完浓糖汁的糖醅内。第二次糖汁用量为碎大米的200%~250%,浸泡约2小时,俗称为养浆。在浸泡期间糖醅逐渐上浮,而将其中糖分与糊精浸出。然后开启糖化缸底部旁边的管阀,使糖汁经假底过滤后自然流出,得到的第一次糖汁,其浓度一般为10°Bx(含水量为90%)左右。数量为碎大米的250%~300%。

第二步,第一次糖汁放毕,头渣内加入上批第三次过滤所得的洗水。洗水加热至85℃左右,用量为碎大米的200%~250%。浸泡时间为1小时。然后放出第二次糖汁,其浓度为2°Bx~3°Bx(含水量为97%~98%)。

第三步,第二次糖汁放毕,二渣内再加入足量的沸水,使糖与糊精洗尽,放出汁液,俗称为洗水。

第四步,最后剩下的残渣(俗称为糖糟),其数量为碎大米的110%~140%,含水分80%,残余淀粉含量为4%~8%,可作为饲料。

(4)蒸发浓缩。过滤出来的浓糖汁及第一次糖汁,立即用细布过滤,并置于锅内进行蒸发浓缩。待糖汁煮沸后,稍停一些时间,糖汁中所含部分蛋白质就会凝固而浮于锅面层形成薄膜,将其除去。如果在蒸发浓缩时产生泡沫过多,影响糖汁蒸发,可以加入少量植物油,以消除泡沫。糖汁浓缩到38°Bx(含水量为62%)时即可停止。

(5)成品。经浓缩后的饴糖,出锅时再用细布过滤一次,除去杂质,即得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