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书名的重要性
人靠衣装,书靠名装。同是一本新到原创作品,为什么有的书点击直线上升,有的书就悄无声息再无痕迹。一本什么样的书名到底能使得读者死死被吸引住,无论对于新手还是已经有一段写作经验的人来说,这个话题都值得关注。
《EQ》(时报文化)是怎么卖到六十万册的?近十年来,一直是件台湾出版界公案,主要是这本原名为《EmotionalIntelligence》的书既不有趣也不算易读,随机调查读者,十之七八坦白承认“根本没读完”,但是为什么买呢?用行销学解释,畅销商品产生,是由一大群人在未透过任何协调的力量下,在差不多相同的时刻,形成相同的看法,再转化为高度激情的群体或环境,这时商品就动了起来,然后产品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飞向天空,它自身就是燃料。
玫瑰如果不叫玫瑰,它仍旧一样芬芳,只是书与花不同,虽然老老实实取书名,或者规规矩矩原文照译之“忠于原著派”还是占了多数,但如果能够变出一个看起来更有卖相的书名,则不但符合流行、适合宣传,并且能够在一秒钟之内吸引读者,创造奇迹,“书名至少比封面设计重要”。
书名的力量有多大?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因为书名就和时尚一样,有四季流行趋势。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增减波动的过程,读者群体兴趣的变化有时候是无法预计的,如黄培源的《理财圣经》,这本书大卖之后,《××圣经》跟风四起,连《WhatColorIsYourParachute》,“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样内敛的书名也被脱胎换骨成霸气的《求职圣经》,而“圣经”过剩的结果,接下来的“理财圣经”只好升级为《超级理财圣经》、《终极理财圣经》,搞得“圣经”身价大跌。
这其实就是一种潮流定式,热门关键词一般。看到某一本带“总裁”字眼书火了,带“暴君”作品红了,一个时期,这类的作品书名就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就像是热门搜索。
读者因为对之前很火很红的那部作品心存好感,自然下意识会去在一片书海中对这类山寨书名作品优先保有一丝好感,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么他们就可能优先点击开。利用读者这种心态,本来无可厚非。可就像任何事物过度开发,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样。过度跟风只能适得其反,当时《鬼吹灯》一炮而响红遍天下,《盗墓笔记》紧随其后,其后无数打着盗墓书名小说简直泛滥成灾。最后短短一年就使得这类题材的小说快速滑落,因为过度曝光而导致审美疲劳。
类比另外一个例子,如果《丑女无敌》改名成《奋斗的青春》,《野百合也有春天》之类的主旋律优美名字。如果没有宣传预告片,观众十有八九不会有观看欲望,估计连宣传片广告都换台。而现在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丑女”关键词,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网文开始涉及此。不过还是前面那句话,任何事物过剩则会变得审美疲劳,迅速掉价。读者大量逃离。
那什么样的书名是好的?既能符合作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眼光的了?取个好听响亮的书名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取书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文贯穿始终的主线索;(一次平凡清穿,穿越之XXXX,潜伏)
第二、主角人物之间主线关系;(鬼王的毒妃,总裁的XXXX)
第三、主角的个性外号,还有性格外貌财富等等一个超前特征(如:冰山总裁、绝色皇妃、暴君等)
第四、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器物或者历史时代象征性道具、特定动作名(如:轩辕剑、绾青丝);
第五、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招式或者古代名言(如:天外飞仙,凤求凰);
第六、全文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信念;(永不妥协)
第七、作品中某个吸引眼球受人关注的宠物或怪兽;(玄武神化)
第八、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深刻很怕事件名称;(百年诅咒,荒村公寓,血面纱)此类恐怖居多
第九、作品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一夜惑情)
第十、作品中占有重要戏份比例的配角;
第十一、作品中某个神秘的组织或势力;(中国龙组)
第十二、作品中主要冲突所围绕的冲突中心点;(孽情)
第十三、主角身上作为支线索的一个特殊的饰物。(金锁记,雀金裘:一怒倾天下)
以上十三点只是一个敲门砖,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名。不拘一格,大神的作品,往往都不会按照以上法则出牌,但那是他们成为大神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