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七月七
10992200000155

第155章

“李主任,今天中午学校食堂改善伙食,你还回家吃饭啊?”中午下班,南郊岗中学的门卫小刘见李佳欣放学后骑车往外走,善意提醒她。

“是啊,家里还有俩孩子,我得回去做饭。”李佳欣解释说。她心里最明白,每次学校改善生活,她必定回家吃饭的真正原因是舍不得——她舍不得在吃饭上多花上一毛钱。她的工资很低,身上还背着盖房子欠下的巨额债务,哪里敢在学校食堂吃肉菜呢!

李佳欣推车出了校门,就赶紧骑上自行车往家里赶。离家有十几里地,中午时间又短,她不抓紧时间可不行,下午还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她安排呢。

李佳欣自从调到南郊岗中学当教导主任后,工作更忙了。尤其是期初期末的时候,忙得那叫不可开交。白天忙还不算,晚上还常常加班。另外她还要跟其他的领导轮流值班,确保学校安全,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为孩子做饭是她不在学校吃饭的托词,实际做饭的活儿多数落在严志纲身上。

“食盐又涨价了!”饭桌上,严志纲忧心忡忡地说。不知道怎么了,物价一天一天涨,就像有什么力量拉动着似的。他们买不起肉,食盐也快买不起了。

“是啊?”李佳欣叹气说,“物价一天一天往上涨,工资又不涨,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我觉得中央该有个说法了,再这样下去,估计要乱套了。”严志纲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很多人达成的共识。

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物价就开始渐长。到了1988年,物价更是打着跟头往上翻,通货膨胀特别厉害。从副食品到家用电器,没有不涨价的。人们像昏了头,见东西就买,见别人抢购自己也去抢。东西用上用不上的买来再说。别说保值商品,金银首饰什么的,就是基本生活用品,甚至滞销品都不放过。抢购风潮愈演愈烈,后来人们常开玩笑说:“要不咱们也囤点儿酱油?”

“这些都是倒爷们闹的。倒爷们要是不囤积商品,物价也不会被抬高。”李佳欣不是经济学家,不懂得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根本原因,而是以最朴素的感觉认定物价飞涨跟“倒爷”们有关。

“倒爷”是八十年代后期一个特定的称谓,是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下利用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价进行商品倒卖获取利润的商人们的一个俗称。后来一些官员利用工作便利,借用“开发”、“咨询”之名,把各种生产资料和紧俏商品拿出来倒卖,进行权力经商,他们也就被称为了“官倒”。“官倒”的出现为物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倒爷们都有门路,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咱们小老百姓只能眼瞅着人家发财,返回头接受高物价,社会发展就是不公平。”李佳欣愤愤不平地说。

“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都一样。有钱有权的人来钱容易,没钱没权的从牙缝里节约,一辈子好过不了。发牢骚没用,赶紧吃饭吧,下午还赶着上班呢!”严志纲催促李佳欣抓紧时间吃饭。

“妈妈!我又该交资料费了!”严安对妈妈说。严安上初三了,学校订购的复习资料特别多,三天两头要钱。

“要多少钱?”李佳欣问。

“五块钱。”

“这么多!”李佳欣惊叹说。

“什么都涨价了,学习资料还能不涨价啊?”严安无可奈何地说。

“你哥刚要钱买书了,你现在又要交钱。看来咱们家这个月的工资又花不下来了!”李佳欣为难地说。

“那我告诉老师不买了!”严安撅着嘴不高兴地说。

“不买怎么行?你学习落下了我们更着急。”李佳欣从床铺底下小心翼翼地把家里的钱袋子拿出来,抽出一张五元的钞票递给严安,然后把剩余的二十多块钱又谨慎收好放回去。还有多半个月才能发工资,得节省着花才行。

这种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啊?李佳欣心里想。

终于盼来好消息了!要涨工资了!

飞速上涨的物价已经与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比例失调了,国家为了整顿经济环境,治理经济秩序,开始进行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所改善。

这些政策都是从报纸上看来的。李佳欣当了教导主任以后,更留心看报了,她第一时间把报纸上刊登的中央精神说给严志纲。李佳欣喜形于色的高兴劲儿,也感染了严志纲。严志纲说:“涨工资好啊!咱就可以早一天把欠款还清了。”

“是。”李佳欣也正想说这句话。盖房子的巨额欠债一直压得透不过气来,再加上物价上升商品贵得很,家里根本不敢买东西,就连柴米油盐都要精打细算,如果再不涨工资,那日子真没法过下去了。

“涨工资了,咱先把我二弟的账还一些。他家又快生孩子了,需要钱。”李佳欣翻开她的记账本,一笔一笔地研究哪些账着急还,哪些账可以再缓一些天。

“你看着办吧。我每月的工资都放这儿,多了也没有。先还谁后还谁,你拿主意,反正钱都是你借的。”严志纲说。

正当李佳欣和严志纲两个人在家里讨论涨工资后赶紧还账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人。

“严志纲在家吗?”街门口传来问话声。

严志纲急忙走出房门看,李佳欣也跟着出了屋子。

“你是?”严志纲见来人西装革履大肚翩翩有些富态,头发上了发胶明光锃亮,手里皮包价格不菲,看来很阔绰的样子,一时没认出谁来。

“严志纲,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来人打趣道。

“我看着眼熟……”严志纲迟疑地说,大脑快速地启动记忆功能,心想,我什么时候认识这么阔气的朋友啊。

“我变化大吗?你真认不出我来啦?我是张二战啊!”

来人这句话把严志纲提醒了,可不是吗?不是张二战是谁?第一眼就觉得像,只是后来被他的气势懵住不敢认了。

“是你小子啊!我一下子还真不敢认你了。原来你多瘦啊,怎么现在胖成这样啦?发大财了吧!”严志纲上前把张二战锤了一下,儿时的亲昵劲儿又找回来了。

“快进屋!”李佳欣见张二战来,也格外兴奋。

严志纲和李佳欣把张二战让进屋子坐下。

李佳欣忙去倒茶。

“二战,这些年都到哪儿发财了?怎么一点儿音讯都没了?”严志纲迫不及待地问。

“八四年我就扔下工作下海了,先到了广州,后来到了深圳。这一去几年我就没回来过。”张二战掏出一盒洋烟,抽出两支来,递给严志纲一支。严志纲说“不会抽烟”谢绝了。张二战自己拿出打火机点着一支烟抽了一口,然后把烟夹在手指中间,嘴里吐出一长串烟圈,很气派的样子。

“这几年你都干什么啦?”严志纲问张二战。

“开始两年我做过土产品生意,后来我看房地产发展得挺快,就开始做房地产了。”张二战的口气很轻松,似乎生意非常好做。

“赚大钱了吧?”严志纲羡慕地问。

“也没什么,不过说实话,比你们上班强得多。”张二战呵呵地笑了笑。“你现在工作怎么样?不行,跟我去干怎么样?我那儿现在特别需要人。”张二战话锋一转,换了个话题。

“我去能干什么?”严志纲问。

“不用你干什么,你去了跟我盯摊就行。我现在的公司已经六七十号人了,想开一个分公司,打算请自己人看着。自己人放心,想来想去我觉得你最可靠。怎么样?跟我去干吧,亏待不了你。”张二战说出他来严志纲家拜访的目的。

“我可从来没想过扔掉工作到南方去。”严志纲实话实说。

“你现在可以想啊!别再死心眼了。当初我跑生意,你就反对。现在给你个挣钱的机会,你还不敢。你一辈子就打算这么穷下去啊?”张二战非常不理解严志纲为何那么思想保守。

“南方的钱真的那么好挣吗?人家说深圳遍地是金子,就看你捡不捡了。”李佳欣好奇地插嘴问。

“遍地是金子有些夸张,但是钱容易挣是真事。那儿的人思想开放,什么挣钱干什么,不像北方人现在还死抱着铁饭碗不放,一个月挣几十块钱就满足得不得了。”

李佳欣心想刚才他们两口子还为能涨一级工资兴奋得不知道怎么是好呢,让张二战知道了岂不笑话?

“怎么样?严志纲,跟我去吧。一天给你一百块钱,以后效益好了,再给你提成。”张二战说。

一天一百块钱?不是听错吧?严志纲两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块,悬殊也太大了。

“你开出的条件太有诱惑力了!”严志纲蠢蠢欲动,不过转念一想,他去了家怎么办?张二战现在能开出一天一百块钱的工资,如果以后效益不行了,那怎么办?没有保障了,还怎么过下去?

“怎么样?”张二战催促严志纲。

“这么大事,我得好好考虑考虑。”严志纲说。

“你就是思想保守,过这么多年了还没变。”张二战把烟叼在嘴上抽起来。

李佳欣见快到中午了,起身要去厨房做饭。“你们聊,我去做饭。”

“在家吃什么饭啊?够麻烦的,咱到饭馆去吃。”张二战站起身来。

李佳欣和严志纲面面相觑,到饭馆得花多少钱啊?但是张二战提出来,又不好意思拒绝。

“别犹豫了,我请客。”张二战可能看出严志纲和李佳欣的心思,拍了拍皮包非常豪爽地说:“你们今天想吃什么,尽管说。”

严志纲和李佳欣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好在不是外人,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

“行了,够了,三个人能吃多少?点菜太多就浪费了!”在卧牛县城条件最好的饭馆坐定后,张二战开始点菜。鸡鸭鱼肉已经五六个菜了,张二战还要点,严志纲急忙拦住。

“够吗?咱们多少年不见面了,今天正好星期天,都有时间,咱们干脆好好喝一场。”张二战说。

“够了,菜不够咱再点。你忘了?当初你在我们家,咱俩没什么下酒菜还喝半宿呢。今天也是,主要是说说话。”严志纲说。

“我怎么能忘,今天就算我的答谢酒。咱哥俩一定好好喝,多少年我都没痛快地喝过酒了。”

喝酒期间,张二战详细说了他下海到南方发展的经历,也说出来他这些年一个人打拼的感受。

“你到哪儿去没关系,总该给家里人个信儿吧。一去多少年没有音信,大家都以为你失踪了呢!”严志纲埋怨张二战说。

“我不瞒你说,我到了南方,又找了个女人。现在还有一个快三岁的孩子。我在那儿有了家,这边就更不敢联系了。”张二战酒后吐真言。

看来张二战的风流账是一直不断啊。

“那你可太对不住你媳妇了,她辛辛苦苦给你拉扯孩子,你却在外面又有了家。”严志纲批评张二战太没责任心。

“你知道,我跟我媳妇一直就没感情,俩人根本过不到一起。你不用担心,我会多给她一些钱做补偿的。”张二战喝得已经说话不很利索了。

“这次你回来待几天吗?”李佳欣问。

“不成,我那儿太忙了。不瞒你们说,我最近做梦老是梦见我爹,心里不踏实。后来我娘没了我也没见着,挺遗憾的。这次回来把他俩的坟合了。还有,就是找几个人跟我干活儿去,深圳的工人不好找。事办了我就赶紧回去。”

“哦”,李佳欣应了一声。

“怎么样,让严志纲跟我去干吧,我那儿特别需要人。”张二战问李佳欣。“我保证比在这儿挣死工资强得多。”张二战又追加一句。

“去不去他自己拿主意。”李佳欣看了严志纲一眼说。

“你说话啊,我就是觉得你可靠才找你,一般的人想去我还不一定乐意呢。”张二战用话激严志纲。

严志纲想,自己已经二十多年工龄了,要是一下子扔掉怎么舍得呢,更主要的是他舍不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呀。

“你们俩都去也行。”张二战似乎看出来严志纲的顾虑,他知道严志纲和李佳欣的感情深厚,不愿意分开。

“我可去不了。”李佳欣回答得非常干脆。挣钱多少她当然在乎,但是她更在乎她的教育事业,这是她一辈子的追求。

李佳欣不去,自己一个人去南方,即使挣钱多一点儿,那有什么意思呢?严志纲想。

严志纲本来被张二战撩拨得有点儿动摇的心,竟被李佳欣一句话又稳定住了。

“不行啊,二战。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也不枉我们俩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兄弟。有了挣钱的好机会,你还惦记着我。可是我的日子跟你不一样。从当民办教师那天起,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日子过得艰难点儿,都习惯了。你要让我把二十多年的工龄扔掉,还真舍不得。”严志纲说。

“你呀,都什么时候了,还是老脑筋!教育上工资这么低,很多人都跳槽了,你还死心塌地地干!”张二战对严志纲说话的同时,瞟了李佳欣一眼。他的话也是让李佳欣听的。

张二战说得不错。当老师的挣钱少,地位低。这些年老师跳槽到别的行业非常多。教育局出台政策,老师如果出教育线,必须缴纳一大笔钱才给办手续。即便这样,也控制不住老师跳槽。很多人宁愿交八千、一万,也要跳出教育线去。这种局面实在是让教育部门的领导尴尬。

“我们跟你不一样。没什么本事,有个小工作干就挺知足了。猛然跳到海里,再被淹死了,那可划不来。”严志纲说。

“看来我的嘴皮子磨破,也劝不动你了。”张二战有些失望地说。

“我是不行了,我也没有长着发财的命。”严志纲几分遗憾地说。

“你需要人,让张金成和严新彪去吧,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困难,你也当帮他们一把。”张金成当兵复原回村,结婚后跟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日子过得一直挺拮据。严新彪日子过得更可怜,娶了个媳妇老早死了,后来又娶了一个带孩子的,日子过得跟推磨盘似的。

“他们不行。一直在村里没见过世面,我让他们去,他们也干不了。”张二战摇摇头说。

看来张二战对严志纲的评价还真不低。

一顿饭耗了将近四个多小时才结束。张二战和严志纲一起追忆了许多往事。李佳欣插嘴不多,不过她能感觉出张二战虽然发财了,但在异乡很孤独,很有压力,日子也不是外人想象的幸福。

“严志纲,这是我的地址,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愿意过来找我,我随时欢迎。”张二战从皮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严志纲。

严志纲看见名片上印着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的字样。他想,张二战他爹死得早,如果健在的话,可能不会再为当初张二战把他的古董卖了的事生气了吧,如果张二战不是敢冒险的性格,他今天也就不会当总经理、发大财了。

送走了张二战,严志纲和李佳欣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张二战请客一顿饭花去的钱能顶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不是嫉妒张二战有钱,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拿着几十块钱的工资还舍不得放弃工作。尤其是李佳欣,当了教导主任后,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常常在学校,收入和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即便这样,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离开。现在有了机会,还是舍不得。这或许就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