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七月七
10992200000153

第153章

三月的阳光已经开始温暖大地,温暖树木,温暖人们历经整个冬天有些收紧的心。人们像是跟着季节在复苏一样,重新活跃起来。大街上、田野里、大大小小的施工场地,人明显多起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李佳欣自然也不会让大好的春光白白逝去。她在春天还没有露脸之前就做好了盖房子的筹划。资金自然是没有,怎么办?还是一个字:“借”。

李佳欣当初交房基地款的时候,就跟米士超、米士冲两个弟弟借了钱,这次她又张口,两个弟弟还是尽其所有慷慨相助。这让李佳欣真正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也让她在后来的岁月中一直把帮助两个弟弟家的大事小情当成她的首要责任。

盖房子说起来就三个字,但真要动手盖,岂是说的那么简单?砖瓦、木料、水泥、沙子、白灰、填房基用的土、上房顶需要的煤渣和苇席……需要的建材太多了,而这些材料都不会自己长蹆跑来——得一样一样、一点儿点儿去准备。

当然,之所以这么麻烦,是因为家里没钱。如果有钱了,那就不一样了。只要找个包工,把大把的钱在他面前一放,就等着住新房行了。

可是,李佳欣他们要在最节省钱的前提下把房子盖起来,所以必须亲自干活,能自己干的绝不花钱雇人。于是,1987年整个上半年,李佳欣和严志纲上班之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

“你小心点儿啊!”在南关小学的操场边,李佳欣仰着头冲着一棵大杨树树上喊。

大杨树的枝杈上,严志纲正用锯子使劲儿锯一根粗树枝。

听说南关小学的操场要扩建,操场边的几棵杨树要卖掉,李佳欣托熟人花了二百多块钱买下了其中的三棵。今天趁星期天不上班的时间,他们一家人来到南关小学操场刨树。

“没事。这根快锯断了,你离远一点儿,别掉下去砸住你了。”严志纲在枝头上反过来提醒李佳欣。

“我没事,你累了就下来歇一会儿吧。”李佳欣后退了几米,到了一个安全的范围。

“嘎吱”,那根被锯开的树枝重重地掉到了地上。

树上,严志纲又开始锯另外一根树枝……

树下,李佳欣跟两个孩子忙着把大树枝抬到不远处他们借来的手推车上……

他们没有大型的伐木工具,也没有足够的劳力,只能把大树的枝杈一点儿一点儿锯断,然后用手推车运回家。

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可是杨树的树枝还有三分之二没有锯掉。李佳欣先打发两个孩子回家了,她和严志纲要继续饿着肚子干活儿。

严志纲骑在树杈上,很不方便用力,粗一点儿的树枝要费上好长时间。他心里起急,想侧身换个姿势。可是危险发生了!

严志纲不小心脚踩空了,整个身子从空中往下掉。亏得他神志清醒、反应迅速,一把抓住了身边的一个小树枝,稍微缓冲了一下,两脚勾住了树干,人顺着树干滑了下来。几乎在同时,锯子掉下来摔出好远。万幸的是,严志纲除了手划破了皮外,人没有大碍。

目睹这突如其来一幕,李佳欣吓得浑身出了冷汗。

“你没事吧,吓死我了!”李佳欣用手捂住怦怦直跳的心脏说。

“没事。”严志纲说。

“要是直接摔下来,肯定摔坏了。”李佳欣很后怕。

“咱们还是找人帮忙吧。”李佳欣不愿意让严志纲冒险了。

“把树干弄倒得找人,我一个人拉不动。上面的树枝我还是先锯下来,咱们拉回去再说。”严志纲说完捡起锯子又爬到树上。

大约傍晚擦黑的时候,严志纲和李佳欣才饿着肚子把锯下来的树枝全装到手推车上,拉回家里。

第二天,他们请来两个帮忙的,帮着伐倒了树干,装上车,拉回家里。

拉回家的三根树干,有两根细的,一根粗的。粗的自己家用有些“奢侈”,舍不得。李佳欣和严志纲商量卖了它,换来钱后买砖。

农历三月初十的清晨,在通往县城西北七八里地双龙渊庙会的路上,四面八方汇集来的人们正熙熙攘攘往前赶路。有三五成群在路边走着的、有慢慢腾腾推着人力小车紧挨路边前行的、有不紧不慢一个节奏赶着马车或驴车过去的、有一个接一个的自行车快速骑到前面去的,还有拖拉机、卡车、吉普车等机动车不时从路中央驰过的……

双龙渊庙会是卧牛县最大的祈福庙会,也是在周边县市都闻名遐迩的大庙会。每年庙会这一天,卧牛县的、周围邻县的、甚至其他地区县市的人们,都会来这里祈福,之后在双龙潭开心地吃喝。

据说在双龙潭祈福非常灵验,你只要祈福了,做事就会非常顺利。其实这不过是心理暗示罢了,但是来这儿心情快乐倒是真的。试想,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在风景如画的郊外,和家人、朋友开开心心地游玩、喝美酒吃佳肴怎么可能不心情好呢。心情好了,做事容易顺利也是自自然然的了。但人们大都愿意相信是祈福灵验了,相信双龙潭的龙王龙母赐福了自己好运……

至于为什么双龙潭庙会是以祈福、吃喝为特色,要源于双龙潭那个美丽的传说:

双龙潭最初叫青石潭,青石秀美、潭水清冽,泉水一年四季不断,即便是寒冬腊月,河水冰冻三尺,这里都不结冰。离青石潭最近的村子叫青石村。传说早年村里有个年轻后生,家里贫困潦倒,到了三十岁才好不容易说下一门亲事。但要结婚了,家里连吃饭的桌子也没有。他来青石潭挑水时,还在愁眉不展地琢磨怎么办。

后生提水的时候手碰到了水,突然想,大冬天,青石潭的水还是温热的,是不是有神仙保佑呢。“神仙爷爷啊,您大慈大悲,指教我上哪儿借张桌子吧,我用完了马上归还。”后生趴在地上冲着青石潭“啪啪啪”磕了三个头后,竟发现青石潭刚才还平静的水面突然有了波澜,然后起了漩涡,漩涡越升越高,越变越大,似乎漩涡中心开辟了一个通道……

后生惊呆了。可能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他看见一张油光耀眼的红色八仙桌从潭底顺着漩涡的中心通道升出来,又慢慢向他的方向漂过来……这是神仙显灵,要借他啊!后生高兴得跳起来。他小心地接过八仙桌,又“啪啪啪”地跪在地上磕头谢过神仙,之后再看青石潭,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从此,后生从青石潭借八仙桌的消息不胫而走。村子里再有婚丧嫁娶的都来青石潭借物件,而且什么都能借出来。可是后来有家人借走很多东西后起了贪心,把东西据为了己有,没有归还。打那以后,人们就再也从青石潭借不出东西来了。有人说青石潭的神仙发怒了,嫌人们没有诚信。也有人说看见两条龙从青石潭腾空飞走,嫌人们太贪婪。

人们为了纪念两条神龙,把“青石潭”改名叫成了“双龙潭”,并在三月初十——传说双龙飞走那天大摆贡品,点燃香火,进行祭祀。年头久了,每年三月初十这天就演变成烧纸烧香、祈福祭祀、聚会吃喝的庙会。

庙会风俗沿袭了数百年,至今越来越兴盛,还带动了贸易的发展——双龙潭周围方圆几公里都成了临时贸易市场,每年这天都是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今天来庙会的成千上万人中,就有严志纲李佳欣夫妻俩。他们不是来这儿烧香烧纸的,也不是趁着春光来这儿开心吃喝的,而是用小推车推着大木头来卖的。

一路上,严志纲在前面拉车,李佳欣在后面推,好不容易才穿过田间地头坑坑洼洼的土路,汗流浃背地把小车推到交易木材的市场。他们发现要卖木头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周围大多都是专门做买卖的商家,人家的货物琳琅满目,卖主又能说会道,来来往往的人都被他们吸引去了,很少有人把眼光注意到他们小车上的那根大木头上来。

“你也吆喝吆喝吧。”眼看大半个上午过去了,还鲜有问津,李佳欣着急地对严志纲说。

“我——”严志纲觉得不好意思。别看当老师的不怕说话,但是做买卖吆喝还是吆喝不出来。

迟疑了半天,严志纲才豁出去了,他大声喊了几嗓子。有几个人过来问了问,但是给价太低也没卖成。又见一个人径直向他们走过来,严志纲和李佳欣赶紧热情地迎上来,没想到不是买主,是收管理费的。钱还没有赚到,先招来要钱的了。

虽然严志纲说了半天好话,但还是被收去5块钱管理费,这个上火!

烈日当头,周围的商家都开始吃中午饭,但是李佳欣和严志纲两个人舍不得买饭吃。别说饭,水都舍不得买。他们一分钱都要掰八半,为了盖房子,把裤腰带勒了又勒。这时候肚子还能忍,就不愿意花钱。

差不多到下午四点多,庙会快散了,木头还没有卖出去。严志纲和李佳欣俩人真着急了。如果今天卖不出去,白白辛苦拉来了不说,跟人定好买砖的事也会因为手头没钱黄了。

“按本钱卖了吧!”李佳欣熬不住了。

“行,有人出个差不多的价,咱就卖了。”严志纲也不想把木头原封不动地拉回去。

他们俩刚说完,还真有个老农过来询问。严志纲和老农讨价还价,最后低价把木头出售给了老农。

严志纲帮着老农把木头抬到他的毛驴车上,见老农喜滋滋地赶车走了,他非常心痛。如果不是急等着用钱,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低价把木头卖掉的。

严志纲把钱小心翼翼地揣在内衣兜儿里。

“走吧,咱也回去吧。”

严志纲和李佳欣回去的路上,基本上没怎么说话。一天下来,他们又累又饿又渴,什么精神都没有了。

这一年的庙会,李佳欣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记忆犹新。因为别人在呼朋唤友高兴地吃喝、游玩,他们一口水也没舍得买来喝,当然更没心情看风景。他们又渴又饿又累又上火,跟人家反差太大。

开始动工盖房了,首先需要用渣石土把房基垫平。为了省钱,李佳欣舍不得买土。因为买一大车土要十几块钱,再加上雇工费,将近二十块钱,四间房基用土少说得一二十车,几百块钱又出去了。他们哪里能拿得出来?于是,李佳欣和严志纲就借来小推车,大小功夫到处找废弃的渣石土,一铁锨一铁锨地装到车上,一小车一小车地拉来填到房基里。方圆几里地的地方都找遍了,实在找不到了,最后不得不从自己院子里挖土垫房基。无论如何得先把房子盖起来再说,至于院子被挖的大坑以后再慢慢填平吧。

大约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终于把房基土垫好了。接着,就是买砖买灰了。

为了能省下几个钱,李佳欣亲自跑了砖厂灰场好几趟,又找了以前的学生帮忙给运来……就这样,盖房子垒墙用的建材准备得差不多了,开始进行到第二个阶段:垒墙。

垒墙不得不雇工了。李佳欣和严志纲即使再多长出几双手,也是万万做不来这活儿的。李佳欣跟一个包工队谈好了协议,工钱每间房40块钱,但是包工头说了,看着熟人介绍的面子钱要得不高,那些淋灰等杂活儿得主家自己干。

“没问题。”严志纲满口答应。为了省钱,自已累一些,能多剩下几十块钱也值得。

垒墙很快。包工队的几十个人齐上阵,两三天的功夫房子墙体就起来了,剩下的就是垒房顶了。

李佳欣和严志纲早想好了,房顶要建那种最传统成本也最低的——檩条、小椽、苇席、炉灰、水泥等建材的。他们当然知道,现在有钱人开始建造钢筋水泥浇筑的房顶了,更坚固、也更美观。但是,他们可不敢效仿。

五六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

李佳欣在骄阳烘烤下一铁锨一铁锨地倒腾着从化肥厂低价买来的像小山似的炉渣,把那些可能影响房顶质量的白灰块一个个拣出来。否则,如果包工队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脑地全用到房顶,以后房顶不结实就成大麻烦了。

严志纲则大汗淋漓地跑前跑后,不是去找水(小岗子上建了一个水塔,人们都在盖房,就得排队等水),就是为包工队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材料不够了,要赶紧买来补上。他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还要看摊儿,防止有贼来偷建材。这儿夜间蚊子很多,咬得很,严志纲连觉都睡不好。一天晚上下大雨,严志纲睡觉的草棚子被大雨冲了,他不得不在西面邻居家房檐下躲了半宿雨,情形真叫人怜悯。

即便这样,李佳欣和严志纲都很乐观,因为房顶建好后,盖房子的主要工程就好了。希望就在眼前了!

预定了垒房顶的时间,严志纲和李佳欣要及时把檩条、小椽等所有用料及时从租住的房子运到盖新房的地方。

“能行吗?”一个刚下过大雨的早晨,李佳欣问严志纲。

他们早打算这天运送小椽,不料昨晚下了大雨,李佳欣担心小推车陷在道上出不来了。

“下过雨也得把小椽拉去啊,晚了就耽误用了。”严志纲用手指了指准备好的那些高高堆起的小椽。

“行。”严志纲在盖房上这么积极,李佳欣觉得她更没有理由扯后腿。

他们把小椽装好车。依然是严志纲在前面拉车,李佳欣在后面推车。但是因为村里的泥泞路实在不好走,推起车来竟像是装了一座小山似的那么重,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到了通往小岗子路。

可是,他们一看傻眼了。因为小岗子的地势高,南面路口这边的地势低,昨天晚上雨水又大,现在通往小岗子的路居然成了一条奔涌的河。

“怎么办?”李佳欣觉得进退两难。

“淌水吧。”严志纲说。

李佳欣因为当初生孩子时落下病根,两脚不敢沾凉水,可她现在顾不了太多了,点了点头。一切都豁出去了!

在没过脚脖子的水里,他们逆着水流很费力地往前推车。眼看就到小岗子了,一不小心,车陷进泥里,怎么都推不动了。

怎么办呢?

迫不得已,李佳欣到前面人家请来两个人帮忙,又赶上一个过路的行人搭了一把手,他们这才把小车从泥泞中推了出来。

李佳欣和严志纲真诚地谢过人家后又继续前行,上坡路照样又费了半天劲儿,几乎是精疲力竭的时候,他们才终于把一车小椽运送到了目的地。

在盖房子的大潮中,没有一家像严志纲李佳欣他们这么艰难辛苦的——但凡自己能干的活儿都自己干,就是十块八块的雇工费,他们都舍不得“浪费”。即使这样,他们在建好房顶以后,粗粗一算,花出去的钱已经成五位数字了。

“墙面粉刷以后,咱就搬过去住吧。反正夏天了,门窗没装上也关系不大,以后咱慢慢弄。要不这边租着房子,每月还得交房租。”刚刚建好房顶,李佳欣就跟严志纲商量。她要把每一分钱都要节省下来,每月十几块钱的房租当然是个大数目。

“你说什么时候搬就什么时候搬,盖房子、搬家都听你的。”严志纲说。在干活儿和省钱上,他俩完全一样——都能吃得下苦,一个比一个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