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
10886700000003

第3章 0—3岁婴幼儿智力特征及其开发(2)

一个出生时只会啼哭的新生儿,为什么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学会了母语,掌握了结构如此复杂而严密的语言?可见语言作为一种智力与潜能,越早开发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张在怀孕5个月听觉出现时就与胎儿说话,呼唤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则建议从婴幼儿出生第一天起,就将语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这有极重要的潜在作用,3—5个月婴幼儿“交谈”时让他作出口部及出声反应。8—9个月开始牙牙学语时,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用语言说出他的需要。1岁时,要不断鼓励他说出单词、单词句、双词句直到完整语句。婴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再到简单句及语法掌握的语言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因为在没有语声的环境里绝不可能发展语言智力。

婴幼儿的语言环境是成人与婴幼儿共同构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对婴幼儿语言智力发展的关注和婴幼儿自身言语活动的自发倾向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婴幼儿自己也参与其中的环境。理想的发展语言的家庭环境包括摆放婴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带婴幼儿走出家门去商店、动物园、公园,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语言智力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婴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由听到说才成为可能;让婴幼儿听婴幼儿广播、看婴幼儿电视,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可使他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智力。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除了正常的语言环境,还须有正常发育的脑来发挥其语言智力的功能。因此,使大脑细胞得到科学的营养,对语言智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思维智力的开发

思维智力是人们进行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科学分析及计算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婴幼儿身上有极大的潜能。专家告诉我们,婴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宝宝0—3岁年龄段,就应该引导和启发他们接近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了,因为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发展正是从这样一些基本的“细胞”开始的。

下面这些游戏,可都是对培养宝宝的数学能力的“科学配方”哦!既简单又很有效。看了之后,不妨和宝宝试试吧。

0—1岁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刚出生的婴儿分不清自身与客体,慢慢地,就有了这种区分能力,活动的东西已经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尤其喜欢颜色鲜艳的、能发出响声的物品,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对婴儿多“灌输”一些数字。妈妈还可以把数字唱给宝宝听,培养宝宝的数感。

为了培养0—1岁婴幼儿的数感,妈妈可以将1至9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给宝宝听,并且边唱边拍手,这样既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宝宝的节奏感。

等宝宝稍大些,大人可以唱一些有内容的数字儿歌,只要表现出欢快的节奏就可以。唱的时候大人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实物、手势或动作,让婴幼儿感受到歌谣对应的内容。虽然不满1岁的宝宝还不能跟着你唱,但他对这些数字歌谣可感兴趣了。等他大些,你再唱这首歌,你会发现他很快就学会了,或许还会做出几个可爱的动作呢!

在唱数字的时候,语速尽量缓慢,吐字要清晰。

此外,还可以和婴幼儿一起搭积木,然后让婴幼儿将其推倒,促进婴幼儿理解因果关系;在收拾积木的时候教婴幼儿数数。

1—1岁半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开始形成较为成熟的空间感,知道“上”和“下”的意思,对躲猫猫游戏不感兴趣了。他们已经能区分物品的一些显著特征,大人应该多引导婴幼儿观察事物,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和特性。大人可以指着具体物体,告诉宝宝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反复多次,最后引导婴幼儿自己说出。这样可以让婴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形状和一些基本颜色。在数字能力方面,则可以从让婴幼儿听数发展成教婴幼儿数数。

为了帮助1—1岁半婴幼儿识别图形,以至于进行归类,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像气球、钟表、小球、圆形镜子、棋子等。妈妈抱着宝宝,指着这些圆形的物品说:“宝宝快来看,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圆圆的气球,圆圆的钟表……”妈妈反复地对宝宝说。然后问宝宝:“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宝宝回答“圆形的”,反复这样问。接着让宝宝说出或指出家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碗、车轮、圆形的盘子、脸盆、锅等。这时的宝宝还不能分清圆和椭圆的区别,所以先让他认识笼统的“圆形”就可以了。

为了帮助1—1岁半婴幼儿理解数字1,可以先准备1盘苹果,1盘梨,每样3个左右。家长先问宝宝“这是什么”,让宝宝认一认盘子里放的是什么。家长对宝宝说:“我们来分苹果吃,请宝宝来给大家分,1人分1个。”宝宝分时,“爸爸1个”、“妈妈1个”、“我1个”,分对了,家长要说“谢谢”,并同宝宝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苹果。吃完后,家长又让宝宝分梨,方法同上。游戏时用的材料可任意选用,如是食品,别让宝宝吃得过饱。

为了帮助1—1岁半婴幼儿识别颜色,妈妈手中可以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妈妈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的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1岁半—2岁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这个时期的小孩空间意识加强,他们具备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并且知道空间是一个具体概念,如果一个球消失在长沙发后面,他知道球还存在着,并能够去翻找。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智力也在加强,对于图形、色彩、分类等与数学能力相关的概念更能掌握。因此,大人应该在生活和游戏中多教小孩一些相对概念,如大与小,高与矮等,并让小孩进行比较;同时和小孩多玩一些归类、配对游戏,促进他们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为了帮助1岁半—2岁婴幼儿能够比较多少,可以准备一副棋和一个棋盘,妈妈和宝宝围着棋盘坐下。妈妈让宝宝决定要哪种颜色的棋,宝宝决定好后,妈妈和宝宝各拿好自己的棋子。妈妈说:“开始!”宝宝和妈妈将自己的棋子排列到棋盘上,直到妈妈喊“停”为止,然后让宝宝比较谁排的多,谁排的少,游戏可反复进行。当游戏结束时,将棋子一个一个收回盒子里。比如,放一个说:“1个。”再放一个,再说“1个。”这样同时使宝宝理解1。

家长应根据宝宝排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排的多少,因为要使宝宝有一个明显区别。比如宝宝排5个,爸爸可排10个左右。爸爸也可比宝宝排的少,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为了帮助1岁半—2岁婴幼儿能够分类和配对,可以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家长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婴幼儿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婴幼儿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小孩分类、配对,以训练小孩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不妨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婴幼儿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婴幼儿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这是一种学习颜色、形状和数字概念的极佳的游戏。

2岁—2岁半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是婴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生活中要多对婴幼儿进行“数量与数字的积累”教育,如和小孩一边走,一边说:“1步,2步,3步……”或是带婴幼儿去动物园看动物,也可以数给婴幼儿听,并鼓励婴幼儿自己数一数:“1只猴子,2只猴子……”总之,让小孩数生活里一切能数的东西,培养婴幼儿对数与量的理解能力,并学会数10以下的数字。同时还要注意小孩逻辑能力的培养,如让婴幼儿比较远近。家长可以问小孩:“妈妈现在离电视机近还是离床近?”“你现在离爸爸远还是离妈妈远?”

为了帮助2岁—2岁半婴幼儿通过数一数来理解数字,妈妈和婴幼儿可以各站在楼梯的两端,妈妈喊“开始”,两人一起往上走,边上边领着婴幼儿数:“1个台阶,2个台阶……”数到10的时候,可以重新开始数。这样反复多次,然后给出一个数字,让小孩上相同的台阶数,一般不要超过10。所上楼梯不宜太陡,并且要注意对小孩的扶护。

为了帮助2岁—2岁半婴幼儿比较远近,家长可以准备2—3颗小球、1条粗一点的线。将线拉直放在地上,家长与婴幼儿分别拿着一颗小球,然后看谁能将小球滚得脱机最近。开始几次,由家长告诉婴幼儿哪个脱机近,哪个离得远。慢慢地,让小孩判断游戏的结果,比较哪个小球脱机最近。小球大小、轻重要适中,以免小孩误吞或砸伤自己。

也准备一副扑克,先让小孩把不同的花色归类,然后根据大小顺序依次排列起来。还可以用扑克进行大小的比较,以帮助婴幼儿熟悉数字、理解数字。

2岁半—3岁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俗话说:“3岁小孩粘人精。”这个年龄的小孩对任何事物态度认真,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动手动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哦。小宝贝们之所以这么“调皮捣蛋”,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考,可以运用自己了解的数目、概念及工具架构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给小天才们更多思考的机会和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如从识别图形改为画出认识的图形,让婴幼儿组合、拆分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让婴幼儿做一些简单小实验等。

为了帮助2岁半—3岁婴幼儿比较厚薄,可以准备几本薄厚不同的书。让婴幼儿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婴幼儿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婴幼儿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婴幼儿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为了帮助2岁半—3岁婴幼儿理解因果关系,开发和培养逻辑能力,可以准备一块冰块,先让小孩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冰凉,让小孩记住冰是凉的。把冰块放进不透明的杯子,倒进热水,盖上杯子。过上几分钟,让小孩打开杯盖,看看杯子里的冰块是不是变小了,还是不见了,让小孩想一想:冰块到哪里去了?然后,再取一块冰块放进透明玻璃杯,倒进热水,让小孩仔细观察冰块慢慢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并告诉他这种现象叫“融化”,冰遇到热水就会融化,变成水。“看一看,杯里的水不是变多了?”

冰块体积要稍大些,使小孩能更好地观察清楚冰融化的过程,并感觉到杯子里的水在增加。

也可以给婴幼儿一把尺,教小孩认识尺寸,并让他去量一些物体,如枕头、小板凳等。也可以用尺子或一定长度的绳子来测量身高或桌子、床等物品的长度。

音乐智力的培养

音乐节奏智力结构中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音高、旋律、节奏和音色。这种智力同样存在于婴幼儿的身上。

音乐启蒙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早期婴幼儿的音乐启蒙更多的是在生活和游戏中,由父母随时随地进行的。通过音乐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利用音乐进行交往的能力,能让宝宝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色彩。

为了开发和培养0—3岁婴幼儿的音乐节奏,在1岁前就让宝宝聆听美妙的声音。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爸爸妈妈应逐渐引导他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让他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美妙声音来自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声音的风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声音,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等。

宝宝呆在父母怀抱里的时间最长。当宝宝完全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可对他哼哼唱唱,同时伴随颠簸、摇晃、拍打、轻抚宝宝的身体,如手心、脚心、脸蛋、屁股等。伴随着哼唱或者念儿歌,还可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温柔的声音,充满了爱和感情,是宝宝最好的音乐。

在宝宝1—2岁时,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在1—2岁的宝宝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宝宝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宝宝有节奏地说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说歌词,在会说歌词的基础上,家长可教唱适合宝宝歌唱能力的一些婴幼儿歌曲。父母还应自始至终参与宝宝的音乐活动,要用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和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宝宝喜欢音乐、感悟音乐。

到了2—3岁,大人要和宝宝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同时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宝宝和父母有一种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要宝宝坐在你身上,父母可颠簸、摇晃、拍打、抚摸宝宝的身体,这些都是在传达一种爱。宝宝耳朵里听到的是一种节奏,身体感觉到的是一种运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充满爱和想象。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还有强弱起伏、音高、音调的变化。宝宝小的时候你主动,大了一点后,可以让他主动,让他来拍打你,摇晃你。

视觉智力初步训练

视觉是人们在头脑中形成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这种智力潜能同样存在于婴幼儿身上。

对于0—3个月的婴幼儿,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厘米,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作上下、左右、圆圈、远近、斜线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对于4—6个月的婴幼儿,可以训练他追寻物体,用玩具声,吸引小儿转头寻找发声玩具,每日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以拓宽小儿视觉广度。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他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可使婴儿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可选择一些大小不一玩具或物体,从大到小,让小儿用手抓握注视,然后放在桌上吸引小儿注视。还可训练小儿注视远近距离不等的物体,以促进视力发展。

对于7—9个月的婴幼儿,要不断更新视觉刺激、扩大小儿的视野。教小儿认识、观看周围生活用品、自然景现,激发小儿的好奇心,发展小儿的观察力。利用图片、玩具培养小儿观察力。教小儿认识、观看周围生活用品、自然景现,并与实物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