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1081600000439

第439章

只是,周晨此时,还不知道,她与罗细妹的缘分,远远没有结束。

进了空间,不知为何,先前的一段迷茫挣扎,让她有些疲惫,比工作了一天还累。

她没去碧湖,而是在木楼后的温泉中泡了个澡,及至疲惫全消,这才爬出温泉,挥手,身上和头发就变得干干爽爽的,取来一身浴袍穿上,周晨这才走出门来,坐到大石头上,开始研究那块从罗细妹手中买来的石头。

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好一会儿,周晨才驱动牛毛风刃,将石头表面的皮壳一点点打磨掉。随着石屑簌簌而落,石头表面的粗糙外壳渐渐褪去,露出了里面的晶莹剔透来。

果然,如周晨探查的一样,这块晶莹的石头大面积都是金黄色,油润光泽,颇有些像翡翠中的鸡油黄,甚至比鸡油黄更艳丽一些,就如咸蛋黄一般油润鲜艳。整块石头呈长圆形,一端稍大,一端尖斜,有一抹血红,如朱笔挥砂,又如喷溅的一蓬血,金黄和血红相衬,秾丽的耀人眼目。

周晨越看越爱,心里想起罗细妹提及的寿山石,周晨立刻走出空间,上网搜索起来。

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并成为中国六大名石。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因产于一个叫寿山的小村子而得名。

田黄石(Field-yellowsTone),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药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田黄宝石,在缤纷多姿的印林中,从古到今,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石中之王”。它的经济价值通常较黄金要高许多,故素有“易金十倍”之说。近二十年来,田黄的身价不知翻了多少倍。特别是近几年,由中国宝玉石协会和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国石”评选中,以田黄石为代表的寿山石,几次荣登中国国石榜首,更使田黄的价格直线上升。

1980年,福州石雕总厂在广州举办的工艺美术展销会上,一方重121克的田黄自然形章,售价仅1。39万元人民币,而2003年上海敬华春季拍卖会上,一方清中期田黄兽钮方章,重360克,竞拍出了264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同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推出的“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一套十二方),以2134万港元成交,再创了田黄印的历史新高。田黄宝石的价格之所以如此昂贵,价值连城,除了其石质具有世人所称的“温、润、腻、凝、细、洁”之外,还因为它的产量极少,全世界仅我国福州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的水田中才有,它的稀有性不言而喻。

周晨依着网络资料上的田黄石特点,一一比照手中的石头,真的在细腻的石质中,发现了清洗细腻的萝卜纹。又加之罗细妹对于自身身世的评述,周晨更加确定,自己意外之中得了块极品田黄。

细观手中的这块田黄,石质细腻晶莹,好似冰糯种翡翠一般,透澈明润,恰如资料中提到的田黄冻。这种石头古代即为极品,从来都是皇家专用之物。

这样一块田黄,差不多有五六百克的样子,按照上面介绍的价格,刨去帝印的古董价值,这块田黄至少也值二百万以上,而她,不过花了十万元。

念及此,她不由又想起烈日下罗细妹黝黑急切的目光,还有病床上那个苍白到近乎透明的小女孩儿。

不行,不能再想了。

周晨摇摇头,把这个念头抛到一旁。又细细地在网上搜索起关于田黄的资料来。

越看,周晨越对这种石中之王石帝感兴趣。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国宝,不禁出产在中国,又浸润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名精粹。

明天要去参加公盘开幕,然后去顾老先生家见几位木雕大师,然后,她就有时间了。她可以趁这个空挡去一趟福州,亲眼看一下这种灵石出产的那座山,那片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