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弃妇重生之一赌倾城
1081600000350

第350章

“我前些日子去缅甸,从那边收购了一批木材,听说琉璃厂那边有个仿古家具做的好的,正要去看看。”

“哦,这样啊,我知道那个地方,你在琉璃厂门口等我,我马上过去。”慕容玚说着,就往外走。

在他的身后,慕容清坐在客厅里,似乎正在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他的天外一兰,等慕容玚出了门,慕容清的目光就转过来,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到了琉璃厂外,因不是节假日,人稍微少一点,却也只是不拥挤。

周晨顺利地停好车,就在琉璃厂外转悠着等慕容玚,或许是她看上去很年轻,也或许是她穿着不菲,走了几步,竟有好几个人凑过来,鬼鬼祟祟地压低声音问她,要不要刚出土的好物件。

周晨瞥着这些人的满眼精光,哪里还不知道这是些干啥的,并不搭话,开始还干脆的摇摇头,后来烦不胜烦,干脆连摇头也懒得摇了,直接对那些人来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那些人连续上来几个没讨着好儿,也就渐渐退散开来,让周晨终于能够靠近琉璃厂门口两侧的一些摊子细看。

古玩街本来大部分就是卖的现代工艺品,门口这些并不固定的流动摊贩,卖的更都是一些倒腾来的成堆的廉价玩意儿。

周晨看到,那个紫砂贩子仍旧守着一大堆紫砂壶,一见有人路过,就高声喊上两句:“供春壶哇……便宜了卖啦!”

周晨暗笑着摇摇头,供春乃紫砂壶排名第一的大家,所制紫砂壶,在明朝时就是达官显贵的珍品,流传几百年后,存世的壶恐怕伸出一只手掌就能数过来了,一把壶怎么着也得几十万,他居然敢在这里大摇大摆地插一块五十元一把的牌子,如此吆喝。

过了这个紫砂壶摊儿,周晨又看到又卖古钱币的,仿康熙粉彩的,仿雍正青花的,还有各种用树脂压制的玉坠……名目繁多,枚不胜举。虽然做工粗糙,但人家卖的价格便宜,虽然都会借一个好的名头,但摆明了就是卖的工艺品,倒算不上坑蒙。

正颇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些拙朴有趣的小玩意儿,周晨猛地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缩着身子倚在墙根下,面前铺着一方包袱,上边摆着两个木雕笔筒,一个是蝙蝠寿桃的五福连寿花纹,一个是梅花喜鹊的喜上眉梢花纹,木质是不多见的黄杨木。

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原木乳黄色,上漆后初呈姜黄色,后变橙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逐渐变成红棕色,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更是珍贵。

这两个小物件儿,都像是有了些年头的东西,外表有一层灰扑扑的东西遮盖,只有个别地方露出小片的红棕色木质。虽然只是偶尔露出的一小片木质,却带着一层暗哑的油性光泽。周晨暗衬,这就是所谓的“包浆”了。

周晨看那木雕手艺精湛,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走到那位老太面前,伸手拿起那个喜鹊登梅的笔筒来,细细察看。细看之下,就让周晨又看出这件小物件儿的一个好儿来。

原来,这笔筒初看,也仅仅是木雕工艺精湛,细看之下,才发现,笔筒上的一枝老梅和两只喜鹊居然都是采用了镂空雕,喜鹊、梅花、远处的背景长廊屋檐,层层叠进,活灵活现。而且,整个笔筒表面还保留了木质原有的结节和木纹,衬着那活灵活现的雕刻,竟丝毫没有浮华之意,反而透出一股子拙朴豪爽来。

周晨将两只笔筒先后细细地看了,终于,那个倚在墙根的老妇也终于凑了过来,忐忑着问:“姑娘,你是不是看上我这一对东西了?”

周晨并没有立刻回答老妇的问话,而是答非所问地反问道:“你这笔筒是哪里得来的?”

“是我们家祖传下来的……”老太这句话还没说完,就听得旁边不远处,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正举着一块树脂美玉,大声吆呼道:“祖传美玉啊,这可是我当年任内阁大学士的曾祖父传下来地……”

这一声吆喝恰逢其时,仿佛给这老太的话做了注释一般。让周晨和老太都是一愣,老太一张皱纹密布的脸满是赧然。

“姑娘,我,我这个确实是祖传之物……”

老太翕动着嘴,一句解释的话说的七零八落的,一双浑浊沧桑的眼睛望着周晨,却很是真诚。

这样的老妇人,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了,若非家中有难,又怎会来此变卖家中祖传之物?想起听到自己婚变后,周妈妈那双满是关怀心痛的眼睛,周晨心中微微一动。

来这里卖东西的,天上的飞龙地上的虫,什么人都有。但不管有多少碰瓷儿的,坑骗的,但周晨却认定这个老妇人并非坑蒙拐骗之辈,心中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

她微微一笑,对那老妇人道:“大婶,你能……你这一对笔筒怎么卖的?”本来,她想问一下对方这对笔筒的来历,想起先前老妇人脸上的窘色,话到嘴边又改了口。

“这位姑娘,我这一对笔筒卖六十万!”老妇人话说完,似乎对自己开的价格有些忐忑,抬眼看着周晨,不过,紧抿的嘴唇却显示着,她的坚持。

一对黄杨木雕刻笔筒,虽说年代够,差不多看到明末清初,雕工也不错,但六十万还是有点儿高。周晨略一沉吟,道:“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卖六十万么?”

老妇人似乎有些意外,看了看周晨,还是开口回答:“我儿子得了尿毒症,急需换肾。我问过医生了,换肾的手术费加上后期医药费,六十万就够了。”说这话的时候,老太红了眼圈儿,目光中却露出一种满满的希冀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