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10677300000006

第6章 菜部(6)

【释名】苦瓜又叫锦荔枝,也叫癞葡萄。五月下种,生苗牵藤、茎叶卷须、都像葡萄,却小。七八月开黄色的小花,花有五瓣是圆的。结青色的瓜,皮上有细齿,也像荔枝皮的形状,瓜熟时色黄而自裂,里面有红瓤黑子。瓤的味道甘美可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除邪热,解劳乏,清心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

【性味】味苦、甘,无毒。

【功效主治】益气壮阳。

【释名】茄又叫落苏,茄的株有二三尺高,叶子大如手掌。从夏到秋,茄开紫花,五瓣相连,有青茄、紫茄、白茄。白茄也叫银茄,味道胜过青茄。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传尸劳气。也可用醋摩后敷毒肿。将老后裂开的茄烧成灰,可治乳裂。吃茄子,可散血止痛,消肿宽肠。但是长期受寒的人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人动气、发疮及旧疾。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据《生生编》载:茄性寒利,人吃得过多会腹痛下痢,女人吃后则会伤害子宫。菜地中只有茄子对人没有养没有益。《开宝本草》中也没有记载它的主要功效,只说会损害人。朱丹溪认为:茄属土,所以味道甘美而喜降,大肠易动的人应忌吃茄子。老的茄子可治乳头裂;把茄根煮汤可治冻疮;把茄蒂摘下来烧成灰治口疮,都会获得奇特的效果,这与茄的甘甜能缓火有关。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茄子能厚肠胃,动气发疾。此说全不知茄子性滑,不厚肠胃。

【功效主治】把茄蒂烧成灰,和入饭中饮服二钱,可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又可用来敷口齿疮。将茄蒂生切后,可用来擦癜风。

【功效主治】可治金属锐器所致的金疮和牙痛。

根及枯茎叶

【功效主治】将根、茎叶煮成汤,浸泡冻疮皲裂,很有效。还可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子宫脱垂,齿痛和口腔溃疡。

【附方】治下腹硬块:用陈酱茄子烧存性,加麝香少许、轻粉一分,和脂调和后贴上。

治妇女血黄:用竹刀将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次服二钱,饮酒送下。

治肠风下血:将经霜的茄子连蒂烧存性为末,每日空腹用温酒服下二钱匕。

治咽喉肿痛:将糟茄或酱茄,细嚼后咽汁。

治跌倒重仆,散血止痛;在重阳日收老茄子一百枚,去蒂后用刀破切为四块,再将硝石十二两捣碎,接着在干燥的器具里先铺上一层茄子,再铺上一层硝石,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将茄子和硝石铺完,再用纸密封几层,放在干净的地方,垫上一块新砖,然后再用一块新砖压在上面,使里面的茄子和硝石不能感染地气。到正月以后取出,撕掉两层纸,把它放在阳光下晒,每天坚持这样做。到二三月时,估计茄已糜烂,便打开器具将茄子倒出,过滤去滓后,装进新的器具中,然后用薄绵盖住顶部,又拿到阳光下晒,直到茄汁变成膏时才可食用。每次用酒调半匙,空腹饮下,如此二天,恶血便会消散,疼痛也会停止,疮痛也就好了。如时间久了膏已变得干硬,可以用热饭饮化开后服用。

治发背:可用上方,用酒送服半匙,再用膏涂疮口周围,如感觉到冰冷,那么疮已干了,病也消了,如脓根在疮里面的,也能消除。

治肿毒:把生茄子一个切去二分,剜去里面的瓤二分,使其像罐子的形状,然后将它扣在疮上,肿毒立即消散。如疮已出脓,可再做一次,以消除病根。

治齿痛;用隔年的糟茄子,烧成灰后频频干擦,立即有效。

治女人乳头燥裂:取秋季裂开的冷茄子,阴干烧存性研末,调水涂。

治血淋疼痛:将茄叶熏干研为末,每次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尤佳。

治久痢不止:将茄根烧灰,山石榴皮研为末,用沙糖水送服。

治牙疼:将秋茄花烧研后涂痛处,痛即止。

葫芦

【释名】葫芦在正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缘。叶子像冬瓜叶而稍圆,有柔毛,嫩时可摘来食用。它也叫瓠瓜和匏(pao)瓜。用途很广。

【性味】味甘,性平、滑,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渴、恶疮,鼻口溃疡烂痛。利尿,消热,从事炼丹石的人宜吃。可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泌尿系结石。但多食令人吐痢。患有脚气的人也不能吃。其中有一种瓜腰细的,也不能吃。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藤须花

【功效主治】主解毒。

【功效主治】主治牙齿肿痛或露出及齿摇疼痛,用葫芦子八两和牛膝四两,每服五钱,煎水含漱,每日三四次。

【附方】主治腹胀黄疸:将葫芦的亚腰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饭前温酒下。如不会饮酒的人,可用白开水下,治疗效果非常好。

预解胎毒:在七八月或三伏天,或中秋日,剪掉根部像环子一样的葫芦须,阴干,在除夕之夜煎汤洗浴小儿,可免出痘。

瓠(hu)子

【释名】瓠子即苦葫芦。原种味道甘美,后变成像苦胆一样味道苦而不能吃。

苦瓠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消水肿。令人呕吐,利尿路结石。煎汁浸洗阴部,可疗小便不通。将汁滴入鼻中,出黄水,可去伤冷引起的鼻塞,黄疸。吐蛔虫。还可治痈疸恶疮,疥癣和龋齿有虫的。也可制汞。

【附方】治急黄病:用苦瓠一枚,在上面挖一个小孔,加水煮,搅取瓠内的汁滴入鼻中,可去黄水。

治黄疸浮肿:取如大枣般大的苦葫芦瓤,用二碗童子尿浸泡一小时后,再取两颗像酸一样大的瓤塞入两个鼻孔中,然后深吸气,待黄水出后,即愈。另一方法:将瓠炒黄为末,每服五分,每日服一次,十日后便愈。

治水肿,头面浮肿:用晶莹、洁净的苦瓠白瓤,捻如豆粒大小,再用面裹后煮沸,空腹服下七枚,到中午时便出水一斗,二日后水出不止而消肿。但二年内切忌吃咸食。另一方法:将苦瓠瓤一两,微炒后为末,每日和饭饮服一钱。

治目中弩肉血翳:秋季取小柄葫芦或小药葫芦,阴干,在葫芦紧小的地方锯断,挖一个大如眼眶的小孔。如得此病,便将上下上皮扳开,用葫起孔合定。开始时很痛苦,然而弩肉、血翳却都渐渐褪下,也不伤眼睛。

治死胎不下:将苦葫芦烧存性,研末。每服一钱,空腹热酒下。

治膨胀神方:用三五年的陈葫芦瓢一个,再用糯米一斗造酒,做好后,将瓢放在炭火上烤热,然后用酒浸泡。反复做三五次后,将瓢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用酒下,大效。

治头面及颈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将长柄葫芦烧存性,研末,搽患处,直到消散为止。

【发明与传说】曾有一老妪,右腋下长了一个瘤,最后长到一尺左右,形状像长瓠子,久而溃烂。有一个方士教给她这种方法,一试,果然出水,瘤也渐渐消散而愈。

水菜类

紫菜

【释名】紫菜生长在海中,附在石头上。纯青色,取来晒干后则变成紫色。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将其煮汁后饮用,可治咽喉炎。患有甲状腺肿大结气的人适宜吃紫菜。但经常吃会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若饮热醋少许,即消。紫菜中有小螺蛳,误食后会损人,必须拣出。

石莼(chun)

【释名】石莼出自海边,附石而生。茎长二三寸,颜色青而滑,又很光莹。茎间有丫,丫中生花。石莼的形状像豆,叶子比铜钱大,像慈姑叶。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下水,利小便;治风秘不通,五膈气,小腹结气,可煮汤饮用。所以人用它来治疳疾。

石花菜

【释名】石花菜。生长在海和沙石之间。有二三寸高,形状如珊瑚,有红、白两种颜色。它的枝上有细齿。如将它的根埋在沙地中,可再生枝,有一种稍粗像鸡爪的枝,叫鸡脚菜,味道更好。这两种如长时间浸泡,会化成胶而凝固。

【性味】味甘、咸,性寒、滑,有毒。

【功效主治】可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孕妇不宜经常吃。

鹿角菜

【释名】鹿角菜生长在海中的石崖间,长三四寸,紫黄色。味道极其滑美。如果让它在水里长时间浸泡或在开水里泡,就会化成胶状。

【性味】味甘,性寒,滑,无毒。

【功效主治】能下热风气,疗小儿肺疾。从事炼丹的人吃后,能抵御丹石的侵害。解面热。但男子不可经常食,否则发旧病,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痛,面色不好。

龙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