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10677300000051

第51章 味部(5)

兽尾有叉、鹿长豹的花纹、羊独角及多角、羊心有孔、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白马黑头、曝晒的肉不干燥、肉不沾土、马蹄夜目、犬悬蹄肉、米瓮中肉、肝有黑色、肉中多有黑星。

孙真人逐月调养事宜

正月,肾气受病,肺气微弱。宜减少咸酸,增加辛辣,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二月,肾气微弱,肝气旺盛。宜戒酸而增加辛味,以助肾补肝。宜清膈,去痰,出微汗,以散冬季蕴伏之气。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少甘味而增加辛味,补精益气,懒散形骸,意趣安泰,以顺应天时。

四月,肝气已病,心火渐壮。宜增加酸味而减少苦味,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五月,肝气休,心火旺。宜减少酸味而增加苦味,益肝补肾,以固精气。

六月,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宜节制饮食疏远女色。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注意当风食冷,便多有暴泄疾患。须饮食温软,不要太饱,时常饮粟米温汤、豆熟水,最妙。

七月,肝心二脏少气,肺金初旺。宜性情安静,增加咸味而减少辛味,以助气补筋,养脾胃。

八月,心藏气微,肺金正旺。宜减少苦味食物而增加辛味食物,以助筋补血,养心肝脾胃。不要触犯邪风,便不会有疮疡疫痢。

九月,阳气衰,阴气盛。暴风时起,忌孔隙贼风伤人,不宜恣欲饱醉。宜减食苦物而增加甘物,以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气。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食辛物而增加苦物,以养肾气,助筋力。

十一月,肾气正旺,心肺衰微。宜增食苦物而杜绝咸物,静养以迎初阳。

十二月,土气旺相,水气不行。宜减少甜食而增加苦食,调理肾脏。

二本草百病主治

脾胃

劳倦方一:甘草水煎服;方二:人参煎成膏与姜、蜜同服;方三:苘(qing)蒿、荠菜、苜蓿、胡萝卜、大麦、小麦、糯米、粳米和各种豆类等都壮气益肌,宜经常食用;方四:大枣、橘皮、橄榄、莲实、藕、甘蔗益补脾胃,应经常食用;方五:蜂蜜、鳟鱼、鲫鱼、鲤鱼、虾、鳖等,以及鸡、雀、狗肉、羊肉和牛肉均补胃脾。

虚寒方一:附子、山姜水煎服;方二:姜蒜、韭菜、薤、糯米和烧酒宜常服用;方三:食用椒类物质。

食滞方一:大麦、荞麦、饴糖助消化,宜经常食用;方二:杏仁研末或山楂、李子、茶饮服;方三:食盐擦牙漱口;方四:食用鳖甲、淡菜和鳝头。

酒毒方一:饮用葛根汁、白茅根汁;方二:菊花制成末酒服;方三:绿豆、黑豆或红小豆煮食;方四:水芹、白灰用泥煅烤,再加醋糊成丸服。方五:鸡内金与豆粉制成的丸服;方六:猎肾加入葛粉烧烤食用。

反酸

痰食方一:萝卜生的食用;方二:米醋饮服;方三:神曲、橘皮、山楂等分别煎水服;方四:蚬壳烧存性研末冲服。

阳陷方一:人参同干姜制成丸服;方二:吴茱萸与醋煎水服;方三:食鱼。

噎膈

利气化痰方一:芦根或橘皮水煎服;方二:槟榔加杏仁以童尿煎服;方三:茯苓、沉香、青橘皮加木香或枳壳研成末,盐汤送服。

开结消积方一:杵头糖加蜜制成丸含咽服或煎汤服;方二:韭汁放点盐、姜汁和牛奶饮服,治反胃;方三:鲫鱼酿大蒜后,泥包裹后煨焦制成丸食用;方四:狗宝加威灵仙,食盐浸泡后,水煎服,每日三次;方五:胞衣水饮用一盏。

反胃

温中开结方一:附子以石灰泡热,姜汁淬(cui)二次,再同丁香、粟米煎服;方二:韭菜炸熟后,加盐、醋吃十顿;方三:生姜汁煮粥食;方四:栗子壳水煎服;方五:鲤鱼用童子尿浸泡后煨烂,研成末入粥食用;方六:孵出小鸡的壳烧成末用酒调服。

和胃润燥方一:人参水煎服或煮粥食用;方二:马齿苋捣汁饮服;方三:甘蔗汁与姜汁同饮服;方四:干柿子连蒂一起捣烂用酒调服;方五:蚕茧煎出的汁再煮鸡蛋食用;方六:羊肉与蒜、薤一同生食;方七:乌雄鸡中入胡荽子煮食,二只即愈。

呕吐

痰热方一:葛根捣成粉食用;方二:赤小豆、豌豆煎汤服;方三:蝉蜕加滑石粉末加水煎服;方四:小儿吐出的乳,加葱姜煎服。

虚寒方一:糯米煎粥食用;方二:烧酒、豇豆、干姜加醋煎后饮用;方三:蜀椒、胡椒煎汤服。

积滞方一:大黄水煎服;方二:神曲水煎服;方三:五灵脂和狗胆制成丸服。

泄泻

湿热方一:白术或车前子研成末冲服;方二:粟米、青粱米、薏苡仁煮食;方三:栀子水煎服;方四:猪胆入白通汤内煎服。

虚寒方一:甘草、白术、人参制成丸服;方二:糯米粉与山药、砂糖一同食用;方三:烧酒饮服;方四:白扁豆、薏苡仁、干姜炙烧后研成末冲服;方五:栗子煨食;方六:橡子、大枣煨后研成末加入粥中食用;方七:乌鸡骨与肉豆寇、草果一起煮食;方八:猪肾、猪肝煨食或猪肠与吴茱萸蒸熟后制成丸服。

积滞方一:荞麦粉加砂糖水煎服三钱。

外治方一:田螺敷脐上;方二:椒红炒酥后贴于小儿囟门;方三:蒜捣烂贴两足心,或赤小豆捣烂用酒调贴于两足心。

积滞方一:莱菔捣汁和蜜同服;方二:山楂煮服;方三:荞麦粉加鸡蛋清制成丸服;方四:鸡内金焙烤后食用。

温热方一:黄连水煎后露置一夜再热用,小儿加点蜜和当归末、麝香用米汤送服;方二:绿豆同火麻煮汁服,或绿豆皮蒸食;方三:豆豉炒焦后酒调服;方四:葱白煮粥、鲫鱼食;方五;黄瓜与蜜同食;方六:柏叶同芍药炒后水煎服;方七:童子尿煮杏仁、猪肝食用。

虚寒方一:甘草水煎服;方二:人参加生姜水煎服,或同莲肉煎呷;方三:糯壳爆米花后,以姜汁冲服;方四:薤白煮粥食用;方五:韭白用醋炒食;方六:砂糖与乌梅煎汁饮服;方七:蜂蜜调姜汁饮服;方八:鲤鱼烧成灰水冲服,或鲫鱼酿五倍子烧成灰末冲服;方九:乌骨鸡煮汁服,或鸡蛋同醋煮食;方十:牛肝与醋一同煮食,或猪肝与杏仁、童尿一同煮食。

止涩方一:苦茶末食服,或同醋、姜煎服;方二:乌梅水煎服;方三:大枣与米粉一起烧食;方四:猪蹄加水煎服。

外治方一:田螺或蚂蝗加点麝香捣烂后,贴脐部;方二:蓖麻与硫黄捣烂后,敷贴于脐部。

暑热方一:柴胡水煎服;方二:麦苗捣汁饮服;方三:蜀椒、甘蔗、竹叶水煎服;方四:蚯蚓研成末加薄荷、姜和蜜食服;方五:乌贼骨或龟壳烧成末用酒调服;方六:鳖甲用醋烧烤后研成末服用。

寒湿方一:附子与红枣、葱、姜一起用水煎服;方二:生姜汁露置一夜后饮服;方三:独蒜烧研成末用酒调服;方四:橘皮以姜汁浸煮后,焙烧研成末,再加入大枣水煎服;方五:牛肝用醋煮食,或羊肉、黄狗肉捣成肉羹食用。

痰食方一:白僵蚕制成丸服;方二:同酒、当归、柴胡、知母一起蒸后制成丸服。

吐痰方一:取石胡荽汁饮服;方二:瓜蒂捣擂出水饮服。

外治方一:马齿苋、小蒜同胡椒、百草加露水杵汁饮服;方二:鱼腥草擦身直到出汗为止。

心下痞(pi)满

湿热气郁方一:桔梗与枳壳一同水煎服;方二:茯苓同人参水煎服。

痰食方一:生姜同半夏水煮服;方二:橘皮水煎服,或青橘皮与茴香、甘草、白盐制成末服。

脾虚方一:人参加橘红制成丸服;方二:羊肉同橘皮、姜、面制成肉羹食用。

胀满

湿热方一:桔梗同半夏、橘皮煎服;方二:猪血晒干研成末,早晨用酒调服,忌晚上食用。

寒湿方一:附子与人参,生姜末水煎服。

气虚方一:山药炒至半熟时研成末,米饮服;方二:甘草或人参水煎服;方三:槟榔生捣成粉末冲服。

积滞方一:神曲同莱菔子水煎服;方二:胡蒜、山楂水煎服;方三:橘皮水煎服。

黄疸

湿热方一:茵陈加附子或大黄水煎服;方二:莴苣子水煎服;方三:芹菜煮汁饮服;方四:蟹烧研成末,制成丸服;方五:生的田螺研成末用酒调服;方六:牛乳煮粥食,适合老人。

脾胃方一:老茄用竹刀采摘,阴干研为末,每次用酒调服二钱;方二:黄雌鸡煮食并饮它的汁;方三:鸡蛋以酒、醋浸泡一夜,吞蛋清数枚。

食积方一:丝瓜连子一起烧研后煎汤服,每次二钱;方二:五灵脂加点麝香,制成丸服。

脚气

风寒湿气方一:高良姜水煎服;方二:青鱼、鳢鱼或乌骨雄鸡煎汁饮服;方三:猪肚烧研成末酒调服;方四:牛乳调硫黄末服,汗出为止。

湿热流注方一:赤小豆同鲤鱼煮食;方二:黑大豆煮汁饮;方三:桃仁研成末用酒调服;方四:枇杷叶水煎服;方五:淡菜煮汁饮服。

敷贴方一:附子、草乌头用姜汁调和;方二:羊角烧研成末用酒调和后敷贴。

湿热方一:五加皮水煎服;方二:黄檗水煎服。

痰湿方一:苍术水煎服;方二:橘皮水煎服。

虚燥方一:人参、甘草煎服;方二:枸杞子、杜仲水煎服。

转筋

内治方一:木香煎汁加酒调服;方二:桔梗、五味子、高良姜煎汤饮服;方三:松节同乳香炒至焦黄研成末,用木瓜酒调服;方四:鸡屎白研成末用水调服。

外治方一:蒜加盐捣烂后敷脐部;方二:柏叶捣烂敷患处,并煎汁淋;方三:铜器炙,熨患处。

咳逆

风寒方一:苏叶同橘皮水煎服;方二:桂同干姜、皂荚制成丸服;方三:鲤鱼烧研成末后,加入粥中食用。

痰气方一:半夏加皂荚水煎服;方二:橘皮、杏仁炒熟研成末用蜜调和后口含;方三:猪蹄甲加半夏、白矾煅烧后研成末;再加点麝香口服;方四:阿胶同紫苏、乌梅火煎服。

虚促方一:人参研成末用汤送服;方二:韭菜汁饮服一升;方三:蛤蚧与人参制成丸后,加入糯米粥中呷。

咳嗽

风寒方一:百部浸酒饮服或煎成膏食用;方二:蜂房烧研成末冲服;方三:鲫鱼烧研成末饮服;方四:鸡蛋白加麻黄研成末调服。

痰湿方一:莱菔子煎汤服或莱菔煮食;方二:白果、榧子煎服;方三:橘皮加甘草制成丸服,或加神曲、生姜蒸饼丸食用。

痰火方一:沙参水煎服;方二:梨食它的果,或它的汁加蜜、地黄汁熬稠后口含;方三:甘蔗汁加青粱米煮粥食用;方四:大枣、桑叶、石蜜煎汤服。

虚劳方一:人参加鹿角胶末煎服,或加鸡蛋清五更调服;方二:鳖同柴胡等药煮汁饮食;方三:猪肺用麻油炒食;方四:羊胰加大枣浸酒饮服,或食羊肉。

虚损

气虚方一:人参加柴胡煎水服;方二:莲实用酒浸泡后放入猪肚中煮熟后制成丸服;方二:鲫鱼、鲥鱼、鳖肉、淡菜烧烤食用;方三:猪肚加人参、粳米、姜、椒煮食。

血虚方一:地黄加人参、茯苓煎汁,用来酿酒或煮粥食用;方二:可饮食牛骨髓、牛乳或羊乳;方三:羊肉食用,或羊肝同枸杞根制成羹食用。

精虚方一:肉苁蓉加羊肉煮食;方二:食用猪或羊的脊髓。

寒热

和解方一:知母或丹参加甘草煎汤服;方二:冬瓜泡汁饮服;方三:茄子、马齿苋、薤白煎汤服;方四:龟甲或蛤蜊、贝子煎汤服。

补中清肺方一:黄芪、沙参煎汤服;方二:豌豆、绿豆、赤小豆煎汤服;方三:茯苓、酸枣、山茱萸煎汤服。

吐血、鼻出血

逐瘀散滞方一:葱塞鼻止血;方二:藕汁饮服;方三:蜗牛烧研成末,同乌贼骨吹鼻止血;方四:发烧研成灰,每日三次,每次一方寸匕,或吹入鼻中止血。

滋阴抑阳方一:生地黄取汁和大黄末制成丸服;方二:当归制成末调服;方三:莲花研成末酒调服;方四:柏叶煎汁饮服;方五:竹叶、竹茹煎汤服。

调中补虚方一:人参一两水煎服;方二:代赭石研成末冲服;方三:水牛脑加杏仁、胡桃、白蜜、麻油熬干,制成末冲服;方四:羊血热饮。

牙齿出血

除热方一:防风,羌活水煎服。

清补方一:人参加茯苓、麦门冬煎服。

外治方一:香附加姜汁炒研成末外涂;方二:丝瓜藤烧成灰外敷;方三:地龙加点石矾研成末外敷。

咳血

火郁方一:麦门冬、桔梗水煎服;方二:杏仁加干柿煨熟,每日食用;方三:韭汁加童尿饮服;方四:发灰加童尿饮服。

虚劳方一:人参、五味子、阿胶烧烤后研成末用汤冲服;方二:猪心中包埋沉香、半夏末煨食。

诸汗

气虚方一:人参与当归、猪肾一起煮食;方二:艾叶同茯神、乌梅煎水服;方三:黄雌鸡同麻黄根煮汁后,加肉苁蓉、牡蛎粉水煎服;方四:猪肝制成丸服,以食后汗出为限度;方五:牛胃制成肉羹食用。

血虚方一:当归、地黄加姜汁、蜜、酒煎服;方二:猪心加人参、当归煮食。

风热方一:荆芥煮汤服;方二:小麦、浮麦、麦面制成丸后煮食;方三:经霜的桑叶研成末服;方四:竹沥汁热饮服。

健忘

补虚方一:人参用猪油炼过后,酒送服;方二:莲实研成末饮服;方三:酸枣、茯苓水煎服。

痰热方一:桃枝作为枕心用或刻成胸前饰物佩带。

诸风

吐痰方一:食盐煎汤服;方二:瓜蒂、赤小豆捣碎取汁调服;方三:莱菔子研磨取汁服;方四:醋、蜜调和服;方五:大虾煮熟,食虾饮汁,再用鹅毛等物刺激咽部引起呕吐,以吐出毒物;方六:苦茗茶喝后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方七:橘红一斤,煎冰一碗服。

发散方一:荆芥同薄荷熬成膏服或研末加童尿、酒调服;方二:葱白或生姜食用。

风寒风湿方一:石菖蒲浸酒服;方二:大豆炒焦后投入酒中饮用;方三:豆豉浸酒后饮用;方四:秦椒或蜀椒食用;方五:五加皮酿酒服;方六:乌蛇或白花蛇浸酒服;方七:鳝鱼和成肉羹取汁食用;方八:水龟酿酒服或煮食;方九:鸡屎白炒后研成末,豆淋酒服。

风热温热方一:甘草、菊花或桔梗煎汤服;方二:绿豆煎汤服;方三:梨汁食服;方四:侧柏叶一把加葱白捣酒煎服;方五:竹沥或竹叶煎汤服,加上姜汁更好。

血滞方一:当归煎汁制成蜜丸服或丹参浸酒服;方二:韭汁饮服;方三:桃仁浸酒制成丸服。

风虚方一:天麻或人参煎汤服;方二:栗子或松子每日食用数枚;方三:枸杞子或冬青子,浸酒服;方四:乌骨鸡和酒煮食。

痉风

风寒风湿方一:黑大豆炒成半熟时研末蒸,再以酒淋汁饮服;方二:白花蛇同乌蛇或蜈蚣研末食用;方三:鸡屎白与黑豆一同炒黄,加酒温服或加竹沥食服;方四:雀屎研末,加酒服五分;方五:鸭涎滴入口中。

风热湿热方一:杏仁杵烂蒸熟后绞汁饮服;方二:蝉蜕炒研成末,酒服一钱;方三:发或须烧成灰饮服。

外敷方一:煨葱敷在金疮流水处或同干姜一起煎水洗患处;方二:薤白或韭叶捣烂烘后敷于患处;方三:鲤鱼目或鲇鱼目烧成灰敷于患处,直至汗出。

洗浸方一:蜀椒和面煨熨患处;方二:桑枝烤热后烙在局部,冷后再换,重复多次。

项强

风湿方一:防风煎汤服;方二:薄荷或菊花煎汤服。

癫痫

吐痰方一:芭蕉油饮服后再催吐;方二:瓜蒂煎汤服后再催吐。

风热惊痰方一:鸭跖草或细辛、防风煎汤服;方二:雄黄与丹砂同研成末,制成丸服;方三:蚯蚓、蜈蚣、白僵蚕浸酒饮服;方四:人胎血煮熟后食用。

风虚方一:人参与辰砂、蛤蚧粉研成末,加猪心血制成丸服;方二:天麻或当归煎汤服;方三:酸石榴加酿蝎五枚,用泥包裹煅熟后研成末,每次服五分;方四:蜂蜜和鸡蛋一同食用。

伤寒热病

发表方一:豆豉同葱白一起食用;方二:食用生姜、小蒜或葱白;方三:茗茶饮服;方四:杏仁与醋同煎汁饮服。

攻里方一:大黄煎汤服;方二:桃仁煎汤服。

和解方一:防风、黄连、五味子煎汤服;方二:赤小豆、薏苡仁、粳米食用;方三:甜菜汁、生瓜菜汁饮服;方四:大枣、杏仁、桃仁、乌梅、橘皮煎汤服;方五:鸡蛋生吞一枚或打破煮成浆啜食;方六:胎盘血饮服。

温经方一:附子或人参煎汤服;方二:黑大豆炒焦后用酒热服;方三:韭根、葱白煎服;方四:蜀椒、胡椒煎汤服;方五:鸽屎炒焦后用酒饮服。

食复劳复方一:麦门冬同甘草、竹叶、粳米一同煎汤服;方二:饭烧成灰研末饮服;方三:橘皮水煎服;方四:鳖甲烧存性研末用水冲服。

瘟疫

瘴疠(疟疾)方一:大黄、附子或肉豆寇煎汤服;方二:葱、蒜、烧酒同食;方三:槟榔、乌梅同食;方四:食用猪血。

中暑(热)方一:大蒜与道中热土一同捣碎,水灌服;方二:地浆灌服。

中暑(凉)方一:黄连用酒煮后,制成丸服;方二:车前草或半夏煎汤服;方三:白扁豆、薏苡仁、稷米或大蒜食服;方四:枇杷叶或赤茯苓煎汤服。

泻火益元方一:黄芪、人参或麦门冬煎汤服;方二:苦茗同姜或醋一起煎汤服;方三:乌梅、西瓜、甜瓜和椰子汁饮服。

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