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10677300000044

第44章 木部(3)

【附方】治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出香味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

治虚烦不眠:《深师方》里的酸枣仁汤,用酸枣仁二升,知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炙甘草一两。以水一斗,先煮枣仁减去三升,再加其他的药物同煮取三升分次服。

治心烦不眠:用酸枣仁一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待熟后下地黄汁一合,再煮匀后食。

金樱子

【释名】它的果实大如指头,形状如石榴但长些。它的核细碎而且有白毛,如营实的核而且味很涩。四月开白色的花,秋结果实,也有刺。呈黄赤色,像小石榴。

【性味】味酸、涩,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因脾虚导致的泄痢。止小便次数多,固涩精气,久服使人耐寒轻身。

【功效主治】主治各种腹泻,驱肠虫。和铁物混合捣成粉末,有染须发的作用。

【功效主治】可治痈肿,嫩叶研烂,加少量盐涂于患处,留出一头泄气的孔。另可以治愈金疮出血,五月五日采叶后,同桑叶、苎叶等份,阴干后研成末敷上,血止伤口愈合,即为军中一捻金。

【附方】治久痢不止,是一绝妙方,罂粟壳用醋炒后,加金樱花叶及子等份,制成末,和蜜制成芡子大的丹丸。每次服五七丸,用陈皮煎汤服下。

冬青

【释名】也就是另一种女贞子,山中常有它生长。但是以叶微团而且子红的为冬青,叶长而且子黑的为女贞子。

【采集加工】将它的嫩叶炸熟,用水浸除去苦味,淘洗后,用五味调料调和可以吃。

冬青子及木皮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浸酒后吃可去风虚,补益肌肤。

【功效主治】烧成灰加入面膏中,可祛瘢痕,有特殊疗效。

南烛

【释名】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三月开花,结的果实如朴树果子成簇状,生时呈青色,九月成熟时则呈紫色,内有细籽,它的籽酸甜。

【性味】味酸、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有强筋骨,益气力,固精养颜的功能。

枝、叶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止泄提神,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不老,令人不饥,使白发变黑,消除老态。

五加皮

【释名】三四月于旧枝上抽条,山人采来作为蔬菜吃,正如长在北方沙地的枸杞一样,都是木类,南方坚地的如同草类。

根皮

【采集加工】用于造酒的方法:将五加根皮洗干净,去骨、茎、叶,也可以用水煎汁,和曲酿米,酒酿成后时时饮用。也可以煮酒饮。如加远志可使它功效更好。又一方:加木瓜煮酒服。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心腹疝气,腹痛,补中益气,可治疗行走不稳或小儿三岁还不能走路;另可治疗疽疮阴浊,男子阴部潮湿不适,小便不利,女人阴痒及腰脊疼痛及两脚疼。补中益精,壮筋骨,增强意志。久服,使人轻身耐老,驱逐体内各种恶风及恶血,四肢不遂,风邪伤人,主治多年瘀血积在皮肤,痹湿内不足,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酿酒饮,也治风痹,四肢挛急。制成粉末浸酒饮,治眼部疾病。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五加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其功效非常深。仙人所述,显有情理,虽然言辞多溢,也是常理。谈野翁的《试验方》里说:神仙煮酒法,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袋子装好,放入二斗无灰好酒中,用大坛封闭,入在大锅内,用文武火煮,坛上放米一合,以熟为宜。取出火毒,把渣晒干制成丸。每天早晨吃五十丸,用药酒送下,临睡时再服。能去风湿,壮筋骨,顺气化痰。填补精髓。浸酒,每天饮几次,最有益,各种浸酒的药,只有五加皮与酒相合,并且味道鲜美。

【功效主治】作蔬菜吃,去皮肤风湿症。

苦楝(lian)子

【释名】就是川楝子、楝实或仁枣。

【采集加工】以四川出产的质地较好。用酒蒸,等皮软后刮去外皮,取肉去核,凡用此药用肉便不用核,用核便不用肉。如果用肉,捶碎,宜与茄香配用。花,铺在席下,杀跳蚤、虱虫,药效显著。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能泄小肠、膀胱湿热,因而导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是治疝气的重要药物。也治伤寒热狂,热厥腹痛,治疮疥,杀三虫。药性苦、寒,只适合杀虫,脾胃虚寒的患者禁用。

黄檗(bo)

【释名】就是檗木,它的根名叫檀桓。黄檗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也像紫椿,凌冬不凋。外皮白,里呈深黄色。它的根结块,就橡松树下的茯苓。皮紧、厚二三寸、鲜黄色的为最好。二月、五月采皮,在太阳下晒干。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黄檗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赤白下漏,阴伤蚀疮。疗皮间的惊气,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男子阳痿,及敷阴茎上的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鼻血不止,肠风下血。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泻伏火,救肾火,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加知母,滋阴降火。加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良药。加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敷小儿头疮。

巴豆

【释名】树高一二丈,叶如樱桃却更厚大,初生为青色,后逐渐变黄变红,到十二月份叶开始凋落。二月渐渐复生,到四月花发如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的为青色,八月成熟。

【采集加工】至八月熟后则为黄色,自己渐落,这个时候才可以收捡。用时应去壳。巴豆房像大风子壳,却更脆薄,子和仁都像海松子。巴豆最能泻人,新采的好,用时去心、皮,熬令黄黑,捣如膏服。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效主治】开通闭塞,泄壅滞,利肠道和尿道,去恶肉,杀虫,通利关窍。可治伤寒温疟寒热,大腹水胀,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风歪耳聋,喉痹牙痛,水肿,痿痹。可排脓消肿,除风补劳。服用太多中巴豆毒后,可用冷水、黄连汁、大豆汁解。

没药

【释名】就是末药。色赤,像琥珀颜色的,质地较好。

【性味】味苦,性平。

【功效主治】入十二经络,散积聚之气,疏通瘀滞气血,消肿止痛,活血生肌。妇女产后血气郁滞诸证,破癥瘕,产后胞衣不下。各类疼痛、痈疽溃疡不是血瘀而是由血虚造成的,一并忌用。

阿魏

【释名】就是叫阿虞、五彩魏或哈昔泥。出产于西亚,用树脂熬制而成,味极臭。

【采集加工】使用时,取一小点阿魏,放在铜器一夜,次日晨见沾处发白像水银状,是真品。用钵研细,在热酒器上加热后入药。

【性味】味辛,性平。

【功效主治】入脾、胃经。消肉积,杀细虫,去臭气,解蕈菜毒,解死亡的牛、马肉毒。治心腹冷痛,疟疾,泻痢,结核,疳劳,瘴气。人的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气血虚弱患者虽然有积聚肿块,应当先养胃气,胃功能强健,则会使坚积肿块逐渐消失,不应当用此药,因为它的臭烈更伤胃气。

芦荟

【释名】就是卢会、奴会或劳伟。即木脂。绿色的是真品。出产于伊朗。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清热,杀虫,祛肝火,明目、祛心热、除烦。治小儿惊痫。外敷慝齿患处。吹入鼻中,可治脑疳,除鼻痒。脾胃虚弱患者忌用。

枸杞

【释名】春天生苗,叶如石榴叶可以吃,茎高三五尺,丛生六七月开红紫花,结红色长形小果。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五脏内的邪气,热中消渴,风痹及风湿证。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另可下胸胁气,治寒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滋阴,利大小肠。补精气诸种不足,养颜色,肌肤变白,聪耳明目、安神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安神,令人长寿。另外将枸杞捣细拌在面食里煮熟了吃,去肾风,益精气,疗各种慢性疾病,比如结核引起的消渴症状及风湿痹证。又坚硬筋骨,凉血。可治在表气不固定的风邪,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有退热,补元气的作用。可治肺热吐血,煎汤漱口,止牙齿流血和治骨槽风。另外治金疮非常灵验,可去下焦肝肾虚热。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主治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关节风,消除热毒,散疮肿。和羊肉一起作羹吃,有益人的身体,除风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作为茶饮,止消渴热烦,壮阳解毒。但与乳酪相忌。汁注入目中,去上焦心肺客热。

枸杞子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有壮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的作用。主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又滋肾润肿。它的子榨油点灯,有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作用。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按刘禹锡的“枸杞井”诗里说: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仗,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附方】枸杞煎:治虚劳,退虚热,轻身益气,令一切痈疽永不再发。用枸杞十斤,春夏用茎叶,秋冬则用根及果实,用一石水,煮至五斗五升时,用渣再煮取一斗五升,澄清去掉渣,再煎取至一斗,入锅煎熬如糖,收藏起来,每天早晨用酒服一合。

金髓煎:逐日摘红熟了的枸杞子,不论多少,用无灰酒浸泡。蜡纸封闭牢固,勿令泄气,两个月满后,取出放入砂盆中。擂烂,滤取汁,同浸泡的酒放入银锅内,慢火煎熬,不停地用手搅动,以免受热不匀,等到成膏如糖,用干净的瓶子密封收藏。每天早晨温酒服二大匙。夜晚睡觉时再服一次,服一百日后身轻气壮。

枸杞酒:有补虚去劳,益颜色,肥健人的效果,治肝虚下泪。用生枸杞子五升捣破,绢袋装好,浸泡在二斗好酒中,密封勿泄气,十四日后,可服用,勿喝醉。

【发明与传说】《保寿堂方》里载有地仙丹道:以前有一奇异的赤脚人叫张传,是猗氏县一老人,服用它活到百多岁,行走如飞,头发白后变黑,牙齿脱落后更生,阳事强健,此药物平,常服能除邪热,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轻身。三四月采的枸杞叶名叫天精草,六七月采的花名叫长生草,八九月采的子名枸杞子,十一二月采的根名叫地骨皮,合并一起阴干,用无灰酒浸泡一夜,淋以露水四十九昼夜,吸取日精和月华原气,等干后制成粉末,炼成弹子大的蜜丸。每天早晚各细嚼一丸,再用隔夜白开水服下。

石南

【释名】长在石上,树很高。江湖地方出产的,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落,三四月开成簇状的白花,八九月结细红的果实。关陇间出产的,叶似莽草,呈青黄色,背面有紫色斑点,雨水多时就合并生长,可长到二三寸,根很横细,呈紫色,没有花及果实,叶很茂密。

【采集加工】湘人四月采杨桐草,捣汁泡米,做饭吃,必定采石南芽当茶饮,去风,暑天特别适宜。

【性味】味辛、苦,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和皮肤毛发。疗除热五脏邪气。女子不可经常服,令其思念男子。又能添肾气,治四肢无力及心烦闷疼,杀虫并驱逐各种风邪。泡酒饮,治头风。

山茶

【释名】高的一丈左右,枝干交加,叶很像茶叶而且厚硬有棱,中间宽而阔,两头尖,正面呈绿色而背面呈淡绿色,深冬时开花,红瓣黄蕊。

【采集加工】山茶嫩叶炸熟,水淘洗后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后晒干作为饮料。

【功效主治】主治吐血、衄血、腹泻、便血。

寓木类

茯苓

【释名】生长在泰山山谷及松树下,二月、八月份采摘,阴干备用。树很大,皮黑而且有细皱纹,肉坚而且白,形状如鸟兽龟鳖的为好。内虚泛红色的不好。茯苓性防腐及虫蛀,埋地下三十年,颜色及纹理不会改变。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逆气,忧恐惊邪,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口焦舌干,通利小便。经常服用,安魂养神,使人不饥延年,止消渴嗜睡,治腹水、胸水及水肿病症,还有开胸腑、调脏气、除肾邪、长阴益气、保神气的功能。可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治慢性肺部疾病及痰多不易咳出,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并安胎。止烦渴,利小便,除湿益燥,有和中益气的功能,可利腰脐间血,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水。服用茯苓时忌米醋以及酸性食物。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邪造成的眩晕及虚症。有开心益智,补劳乏,安魂魄,养精神,止惊悸健忘的功能。治心下急痛胀满。体虚小肠不利的患者。

【附方】服茯苓的方法:苏颂说:《集仙方》里多是单吃茯苓。其方法是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捣筛,用熟绢囊盛装,入于二斗米下蒸煮,米熟了即停止,晒干后又蒸。如此做三遍,再取二斗牛乳和匀,放入铜器中微火煮到如膏时收藏。每次用竹刀割来吃,随意吃饱,即使不吃粮食,先煮葵汁来饮。

做茯苓酥的方法:白茯苓三十斤(山南面的甜美,山北面的味道苦)去皮切成薄片,晒干后蒸。用汤淋去苦味,不停地淋,它的汁逐渐变为甜味,又晒干筛出末,用三石酒,三升蜜调和,放在瓮中,搅它一百匝,密封勿泄气贮藏,冬季贮五十天,夏季贮二十五天,酥则自己浮出酒面,掠取。它的味非常甜美。做成手掌那么大一块,在空屋里阴干后,色红如枣。饥饿时吃一枚,用酒送下,终日就可以不吃食物,称为神仙度世法。

《经济后方》中的服法:用华山挺子茯苓,削如枣般大的方块,放在新瓮内,用好酒浸泡它。用纸密封一层,百天后才打开。它的颜色应当如饴糖,可每天吃一块,到一百天肌体润泽,一年后可在夜晚看见物体,长久服用,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嵩高记》中记载:用茯苓、松脂各二斤,醇酒浸泡,用白蜜调和,每天服用三次,久了能通神灵。

还有一法:白茯苓去皮,用酒泡十五天,滤出来制成散。每次服三钱,用水调下,一天三次。

琥珀

【释名】传说虎死后精魄埋入地下化为石头,此物形状像虎,所以称虎魄。因其像玉,所以俗文从“玉”。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安五脏,定魂魄,除邪鬼。消散瘀血,治泌尿结石及小便不利。安心神,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去内障,止心痛颠邪,疗体内毒物,破癥结。治产后血枕痛。有止血生肌,促外伤金疮愈合,清肺利小肠的作用。

【发明与传说】陈藏器说:和大黄、鳖甲做成散,用酒服下一方寸匕,下恶血,治妇人腹内血尽即止。宋高祖时,宁州贡上琥珀枕,捣碎后赐给军士,涂金疮。

【附方】治鱼骨鲠咽,六七日不出:用琥珀珠一串,推入鲠咽的地方牵引它的刺则立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