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10677300000016

第16章 谷部(4)

【功效主治】主治霍乱呕吐不止,呕吐泻下后抽筋,捣烂一把生扁豆叶,加入少许酢绞出的汁液服下,立即就愈。浇上醋炙烧后研成末服用,可治结石。杵烂后敷在被蛇咬伤的地方可解毒。

【功效主治】主治霍乱,同芦(也就是芦柴外部的老壳)、人参、仓米等量一起煎服。

毛豆

【释名】夏初就可以吃,但豆荚尚未饱和,可以用油、盐、花椒、海椒、酒来煮,作为菜肴。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驱除邪气,止痛,消水肿。能除胃热,通瘀血,解药物之毒。吃多了会滑脾。因为它的豆荚上有毛,所以叫毛豆。

刀豆

【释名】豆荚的形状像刀,所以取名刀豆。三月下种,藤蔓可长到一二丈长,叶子像豇豆的叶子,但比豇豆的叶子稍长些,稍大些,五六月开紫色的花像飞蛾一样,结豆荚,它的豆荚长接近一尺,有点儿像皂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温中通气,利于调养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

黎豆

【释名】又叫狸豆,还有个名字叫虎豆。生长在原野中,一根枝藤上结豆荚十余片,有三四寸长,有大拇指一般大小,有白色的茸毛。老时则变黑,露出筋,它的果实像刀豆的果实一样大,煮透去黑水,再食用,味道很鲜美。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温中益气,但吃得过多则使人感到腻闷。

腌造类

陈廪米

【释名】也叫陈仓米,就是粳米长期存放,所以称为廪米。用它来酝酿,胜过用新粳米。

【性味】味咸,酸,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通气,除烦燥口渴,调养胃,止下泄。滋五脏,但不易消化。可暖脾,除去疲劳,适宜煮汤吃。如果烧饭吃,可以治愈痢疾,补中益气,壮骨,通血脉,壮阳。用饭和醋,捣碎敷于毒疮上,马上就会好。北方人把饭放在瓦缸里,用水浸泡,令它发酸,然后再拿来吃,可暖五脏六腑的气。研碎廪米服下,可以治愈突然心绞痛,宽中消食。吃多了会有饥饿的感觉。用陈廪米煮米汤不浑,开始时没有气味,清淡可以滋养胃。古人多用来煮水煎药,也由于它能调养肠胃,利于小便,有去湿热的功效。

【发明与传说】《千金方》一书中说:痢疾不停,就炒廪米研成末和开水喝下也是取它的这种功能。但不能同马肉一起吃,否则引发旧病。

蘖(nie)米

【释名】这是由米做成用来酿酒的,并不是其他米的名称。凡是粮食都可以制作。

【功效主治】能消积化食。

稻蘖

【释名】又叫谷芽。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暖脾开胃,下气和中,消积化食。

粟蘖

【释名】又叫粟芽。

【性味】味咸,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寒中下气,除热除烦,消积食开胃。研成末和上油脂敷在脸上,可使皮肤好看有光泽。

麦蘖

【性味】味咸,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食和中,破冷气,去心腹胀满,开胃,止肠胃炎,吃麦芽可除烦闷消积痰。破结石,能催生落胎。补脾胃虚弱,宽肠通气,腹胀的可用麦芽来医治。能帮助消化米、面、各种水果引起的积食。以上这些蘖,虽然有消积化食的作用,但吃多了不免耗人的元气。观看制糖的人如何用它,可以类推,只有积食的人吃了才了解这一点。如果要长期吃,蘖须和白术等药一起用,则没有妨害。

酒曲

【释名】又叫酒母。有用麦、用面、用米来制作的,这都是造酒、醋所需要的东西。

【功效主治】都能消积化食,功效相差不大。

【附方】造大小麦曲法:

将大麦或者小麦连同皮,用井水淘干净,晒干,在六月六日磨成面,用淘麦的水和面捏成块,取楮叶包好挂在通风的地方,七十天后就可以了。

造面曲法

三伏天的时候,用五斤白面,五升绿豆,用蓼汁煮烂,加上辣椒面五两,杏仁捣成泥十两,和在一起,压成饼后用楮叶包起来悬挂在通风的地方,等到它发黄时就做成了。

造白曲法

将五斤面、一斗糯米粉,用水将面、粉拌到微湿,筛过后压成饼,用楮叶包好挂在通风的地方,五十天就做成了。

造米曲法

将一斗糯米粉,和上自然的蓼汁做成圆形的丸子,楮叶包好挂在通风的地方,七十七天后晒干收藏。以上各种酒曲用来造酒,酒性醇和,又能养脾胃,其他地方放入毒草而制成的酒曲造酒,效果当然比不上。

小麦曲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消积食止痢疾,平胃气消痔疮。可治小儿不消化、霍乱、心膈之间闷气及积痰。除去烦热,破结石,除肠胃阻塞,吃不下食物,落胎,并打死胎。解河中鱼的毒。

大麦曲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能消食和中,能催生、破血。

【附方】取五升大麦曲,用一斗水煮沸三次,分五次服下。能使胎儿顺利生下,使母亲身体肥胖。

炊蒸类

【释名】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食品。

新炊饭

【功效主治】主治人尿床,用一盏热饭,倒在尿床之上,拌好后给病人吃,不要让他知道。还可趁饭热时来敷毒肿,效果良好。

寒食饭

【释名】清明节前两天的饭,称为寒食饭,也就祭奠了祖先的剩饭。

【功效主治】主除瘢和杂疮,研成末敷在上面。烧成灰和酒服下,治食物在积而面黄肌瘦。和寒食饭烧后研成末,可治伤寒复食,用米汤饮服二三钱,有效。

祀灶饭

【功效主治】治突然哽噎,取一粒祀灶饭服下,就消去哽噎。烧后研成灰,可搽鼻中生的疮。

盆边零饭

【功效主治】主治鼻孔内生疮,烧研后敷在疮上。

齿中残饭

【功效主治】主治被蝎子咬后中毒疼痛,敷上就能止痛。

飧(sun)饭

【释名】即水饭。

【功效主治】热食,解渴除烦。

荷叶烧饭

【功效主治】主治厚脾胃,通三焦,资助生发之气。枳术丸,就是用荷叶包好烧成的饭做成的丸子。大概荷叶这种植物,颜色青翠而中间空直,很像八卦中震卦的风木。用荷叶烧饭和药,与白术相配合,可以滋养元气,使胃变结实不至于再被食物所伤,它的作用非常广泛。用荷叶烧饭,就是用新鲜荷叶煮水,再放入粳米、白术做成饭,各种东西的气味都有。

粥是我们现在主要的佐餐食品,尤其以早饭为主,可你们知道粥的药用吗?

小麦粥

【功效主治】止消渴烦热。

寒食粥

【释名】用杏和各种花制成。

【功效主治】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下泄呕吐,小儿出痘疮面色苍白。

粳米、籼米、粟米、粱米粥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功效主治】利小便,止烦渴,滋养脾胃。

【发明与传说】依照罗天益在《宝鉴》一书中记载:粳米、粟米做成的粥,气味淡薄,阳中带阴,所以清淡舒畅,能利小便。有一人病危,但从不吃药。医生叫他吃粟粥,杜绝其他食物,十天过后病情好转,一个月过后痊愈。这就是五谷都能治病的原理。吃粥既节省时间,味道又美,喝完粥后睡一觉,妙不可言,人们都称粥有很大的益处。

【释名】又叫粢。和黍、糯米加上粳米蒸成,形状像凝膏。用糯米粉作成的糕叫粢。用米粉和豆末、糖、蜜一起蒸成的糕叫饵。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粳糕

【功效主治】养胃厚肠,益气和中。

粢糕

【功效主治】能益气暖中减少小便,使大便形成。粳米糕容易消化,糯米糕却最难消化,能损害脾胃,有的形成积食,小孩尤其不能吃。

【释名】又叫角黍,俗称粽子。古人用葫芦叶裹上黍米煮熟即成粽,尖角,像棕榈树的叶,取名叫粽,或者叫有角黍。近年来多用糯米做成。现习惯在农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的礼物互相馈赠。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屈原,人们做粽子投于江中来喂蛟龙。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作为治疟疾的药,效果好。

寒具

【释名】又叫饼。冬春季节可贮存几个月,到寒食禁烟时当干粮用,所以名叫寒具。环饼,像耳环镯子的形状。馓,容易消散之名叫馓(san)子,用来供奉菩萨。

【采集加工】或用糯米粉和面,加少许盐,揉搓后捻成环钏的形状,用油煎来吃。

【性味】味甘、咸,无毒。

【功效主治】利大小便,能润肠,温中补气。

蒸饼

【释名】有蒸饼、汤饼、胡饼、索饼、酥饼等种类,都是根据它们形状来命名的。用小麦做成的食品很多,只是蒸饼出现得最早,它是由酵糟发酵而成。在饼中包上果肉、蔬菜、糖、蜂蜜等东西,是日常小吃佳品。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采集加工】能消积食,调养脾胃,湿中化滞,补益气血,止出虚汗,利三焦,利尿。

【发明与传说】一书上说:宋宁宗为郡王时,小便失常,一夜要解无数次。国医茫然失措,不知怎么办,有人推荐孙琳给他治病。孙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种物品捣碎捏成丸子,叫宋宁宗用水服下三十丸,并说:“今天服用三次,病应该减轻三分之一,明天也服三次,这样坚持三天,病就除去了。”果然如此。宋宁宗赐给他一千匹绢。有人问到这个问题说时,孙琳说:小儿为何尿床?这是尿道失禁,而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种物品都能调理泌尿系统。

馒头

【释名】用小麦面和曲母与清水做成馒头,称为笼炊,吃起来轻软适口。

【性味】味甘。

【功效主治】主治补益脾胃,调和脏腑。烧成灰服下,可消面食沉积。

馄饨

【释名】用清水和面做皮,皮内包上菜,或肉,或糖,或蜂蜜等作馅,用水煮熟。

【性味】味甘。

【功效主治】在农历五月初五吞服五个可镇鬼邪。在农六月初六用茄子作馅的馄饨,吃了可以治疗各种病。

油堆

【释名】在元霄节那天,用糯米粉和水捻成饼,用糖、水等物品和作馅,放在沸油里煎熟,吃起来味道很美。

【性味】味甘。

蜂糕

【释名】民俗在九九重阳节那天,用麦面和酒发酵,再加上各种水果,用笼蒸好后切开,像蜂窝一样。吃蜂糕来助登高之兴。

【性味】味甘。

【功效主治】在农历九月初九取糕角半两。阴干。取寒饭二百粒、豆豉一百粒、独蒜一颗、怀山一两、水两盅,浸泡一夜。五更时煎至一盅服下,可治疗疟疾病,服下即愈。

豆腐

【释名】黑豆、黄豆、白豆、豌豆和绿豆等,都可用来制作。

制法是:用水浸泡发胀,用石磨磨碎,滤去豆渣,将豆浆烧沸,用盐卤汁或山叶、或者酸浆,醋淀放入锅中制成。还有将烧沸的豆浆入缸内,用石膏粉来制作。豆浆面上凝结的可揭取晾干,叫豆腐皮,作菜很好。豆腐是人们常见的食品。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附方】喝烧酒过多,全身出现红紫病重:用热豆腐切成片,贴满全身,冷了就再更换,又贴,直到人苏醒为止。

杖疮青肿:用豆腐切一块贴在疮上,不停地换。另一种方法是:用烧酒煮豆腐后再贴在疮上,看到豆腐干了就换一片,到不红才停止。

麻腐

【采集加工】用芝麻捣烂滤去渣,加入绿豆粉煮熟,放入瓦缸中,等到冷后凝结成膏状时,再调入油、盐、辣椒、花椒、生姜、蔬菜等,是素食中的好菜。

【性味】味甘,性平。

【功效主治】利于调养肠胃,解除热毒,滋补精髓。

粉皮

【释名】用绿豆粉和水调至稀稠适当,每次用少许放入锡锅内,随沸汤旋转,一会儿就做成了,用来作素菜,或者同青菜、生姜、竹笋、酱、油一起煮,是极美妙的食品。

【性味】味甘,性滑。

【功效主治】可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安养精神润泽肌肤,其性稍带寒凉,脾泄的不要吃。

索粉

【释名】用绿豆粉搓成线条放在沸水中煮,吃起来滑腻味美。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功效主治】可以滋养脏腑,益于肠胃,凉血。解各种毒,凉大肠,止便血。

豆炙

【释名】豆炙用水浸泡后去掉皮,和水一起磨细,煎成糕饼。可同椒、盐、油炒后食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益元气,利三焦,调和脾胃,解各种烦热,通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