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权博弈
1064400000069

第69章 6泡沫破灭:岌岌可危的太阳旗

第十二章6泡沫破灭:岌岌可危的太阳旗

野心,在平民身上是罪孽,在帝王身上却是美德。

——马辛格

1990年开始,日本的经济进入了下滑时期——股市崩盘,楼市颓败,金融丑闻事件频发,银行呆账、坏账急增,年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这些可怕的消息,这不仅给日本国民造成不安,同时也为日本今后经济的发展笼罩上了一层巨大阴影。

曾经的乐观情绪和极度膨胀的信心早已不知去向,代之以更多人的悲观和失望。很多投资者因为股价的下跌而情绪消沉,日本国内也出出现了消费萎靡态势。暗淡的生活前景,让日本人茫然无望了。

对于这次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严重后果,相信很多日本人都记忆犹新。自1991年股市大幅下调以来,日本的证券业陷入了大合并浪潮。由于股票市场上交易的大量减少,主要靠手续费生存的几百家证券公司都严重亏损,甚至在1992年时,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同时,日本实体经济受到重度摧残,出现通货膨胀。在此期间,经济形势直泄而下,出现工业生产下降、企业设备停产、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相应的,实体经济因素又会再次折射到股市上,导致股市上人心惶惶,各大企业融资困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9月13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1505家上市公司中,有854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占公司总数的57%。这些公司中,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日本的建筑公司,以2000年为例,2000年日本建筑行业的破产企业达到了6214家,占全部破产企业的三分之一。

另外,,由于在日本经济泡沫中,银行也积极进行参与,而泡沫的破灭也就间接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根据1998年的银行统计数据,日本全国银行不良资产至少已有100万亿日元,而美国高盛公司的估计则更为可怕,它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

金融风险和银行问题,一下子就成了日本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基于呆坏账的困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日本银行的信誉等级大为降低,其中,日本的三菱、第一劝业、住友和富士银行在1989年时均为最高级别AAA级,而到1993年时则分别降至AA3级和A1级。1995年再进行评级时,众多日本银行中已经没有A级企业。由于银行业是一国经济运营的核心,所以,日本金融体系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残酷挑战。

1992年春天,日本政府公开承认经济减速:大量从事股市和房产投机的企业、商人都变成了千万“负翁”,金融机构接连倒闭,民众的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日本人从此背上了长期的财务负担,据统计,至1998年底,日本的土地和股市共遭受1200万亿日元的损失。

1992年6月19日,受到股票形势一再下跌的影响,日本议会不得不同通过金融制度改革法案,以鼓励银行业、证券业等之间合并,让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大证券公司来接手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并还鼓励外资进入日本市场。

此后近3年内,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回升无力。日本当局宫泽喜一内阁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两大措施。第一,全国实施1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对策,即间断性地实施刺激经济对策。不过,几年后,此数字总额已经达到了近130万亿日元。第二,政府积极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1991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为5.50%,至1992年时降低到3.25%,1995年时,降低到0.5%。

这些刺激经济的对策在被施行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以第一项为例,既然是促动经济,就必然要政府为这笔钱来买单。随着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使政府债务急剧增长。经济还没刺激起来,政府公债倒是飞速见涨。截止2001年3月底时,日本政府公债已经超过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是入不敷出了。当时,很多许多分析家和日本国内的金融专家都警告政府,日本的财政距离坍塌不远了。

泡沫经济的破灭对日本的打击日益深重,它几乎将日本二战后成就全部毁灭。日本的民众纷纷懊悔当初的自负心态,后悔不该轻易走进美国设下的圈套。然而,为时已晚,日本已为自己招来了金融巨祸。而这场祸事引起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而让世人瞠目,甚至有人将其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比作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