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105600000006

第6章 培养孩子兴趣的谋略(2)

追则逃,静则动,盛则衰

中国古代谋略中充满了辩证法和哲理性,被日本人推崇备至的《菜根谭》就是一本充满辩证思想的奇书,比如“有事急之不白者,宽之或以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仕;毋操切,以益其顽”。意思是要对方行动时,不要太过勉强,不如让对方自由去做,反而能照着你的想法行事。这个思想在《老子》中已经有体现,他说,欲想取得天下而玩弄权术,他没见过很成功的先例。理想的君主应该是,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太在意;次佳的君主,人民仰慕并赞美;再其次的君主,人民有所畏惧;最恶劣的君主则是人民轻蔑他。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理想。他认为,人的本性决定了“追则逃,静则动,盛则衰”的运动法则,因此要引导对方自动自发才能有好的局面出现。

这个哲理对培养孩子兴趣及提高孩子的自觉行动能力十分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性和个人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不喜欢父母对他们指手画脚或过多干涉,他们会觉得父母的“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是唠唠叨叨的说教,这种过多的唠叨对于孩子来说仿佛是从救火水龙带里发出的水,其结果是左耳进,右耳出。父母带强迫性的行为就更为可恶,十岁的孩子对父母的擅自决定已感到十分反感,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会引起强烈的反抗。下面这则故事就是一个说明:我还记得那天父亲费劲地拖着那架沉重的手风琴来到屋前的样子。他把我和母亲叫到起居室,把那个宝箱似的盒子打开。

“喏,它在这儿了,”他说,“一旦你学会了,它将陪你一辈子。”

我勉强地笑了一下,丝毫没有父亲那么好的兴致。我一直想要的是一把吉他,或是一架钢琴。当时是1960年,我整天粘在收音机旁听摇滚乐。在我狂热的头脑中,手风琴根本没有位置。我看着闪闪发光的白键和奶油色的风箱,仿佛已听到我的哥儿们关于手风琴的笑话。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手风琴被锁在走廊的柜橱里,一天晚上,父亲宣布:一个星期后我将开始上课了。我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希望得到帮助,但她那坚定的下巴使我明白这次是没指望了。

买手风琴花了300百块,手风琴课一节5块,这不像是5己亲的性格。他总是很实际,他认为,衣服、燃料、甚至食物都是宝贵的。

我在柜橱里翻出一个吉他大小的盒子,打开来,我看到了一把红得耀眼的小提琴。“是你父亲的。”妈妈说,“他的父母给他买的。我想是农场的活儿太忙了,他从未学着拉过。”我试着想象父亲粗糙的手放在这雅致的乐器上,可就是想不出来那是什么样子。

紧接着,我在蔡利先生的手风琴学校开始上课。第一天,手风琴的带子勒着我的肩膀,我觉得自己处处笨手笨脚。“他学得怎么样?”下课后父亲问道。“这是第一次课,他挺不错。”蔡利先生说,父亲显得热切而充满希望。

我被吩咐每天练琴半小时,而每天我都试图溜开。我的未来应该是在外面广阔的天地里踢球,而不是在屋里学这些很快就忘的曲子。但我的父母毫不放松地把我捉回来练琴。

逐渐地,连我自己也惊讶,我能够将音符连在一起拉出一些简单的曲子了。父亲常在晚饭后要求我拉上一两段,他坐在安乐椅里,我则试着拉《西班牙女郎》和《啤酒桶波尔卡》。

秋季的音乐会迫近了。我将在本地戏院的舞台上独奏。

“我不想独奏。”我说。

“你一定要。”父亲答道。

“为什么?”我嚷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拉过小提琴?为什么我就得拉这蠢玩意儿,而你从未拉过你的?”

父亲刹住了车,指着我:

“因为你能带给人们欢乐,你能触碰他们的心灵。这样的礼物我不会任由你放弃。”他又温和地补充道,“有一天你将会有我从未有过的机会:你将能为你的家庭奏出动听的曲子,你会明白你现在刻苦努力的意义。”

我哑口无言。我很少听到父亲这样动感情地谈论事情。从那时起,我练琴再不需要父母催促。

音乐会那晚,母亲戴上闪闪发光的耳环,前所未有地精心化了妆。父亲提早下班,穿上了套服并打上了领带,还用发油将头发梳得光滑平整。

在剧院里,当我意识到我是如此希望父母为我自豪时,我紧张极了。轮到我了。我走向那只孤零零的椅子,奏起《今夜你是否寂寞》。我演奏得完美无缺。掌声响彻全场,直到平息后还有几双手在拍着。我头昏脑涨地走下台,庆幸这场酷刑终于结束了。

时间流逝,手风琴在我的生活中渐渐隐去了。在家庭聚会时父亲会要我拉上一曲,但琴课是停止了。我上大学时,手风琴被放到柜橱后面,挨着父亲的小提琴。

它就静静地待在那里,宛如一个积满灰尘的记忆。直到几年后的一个下午,被我的两个孩子偶然发现了。

当我打开琴盒,他们大笑着,喊着:“拉一个吧,拉一个吧!”很勉强地,我背起手风琴,拉了几首简单的曲子。我惊奇于我的技巧并未生疏。很快地,孩子们围成圈,咯咯地笑着跳起了舞。甚至我的妻子泰瑞也大笑着拍手应和着节拍。他一们无拘无束的快乐令我惊讶。

父亲的话重又在我耳边响起:“有一天你会有我从未有:过的机会,那时你会明白。”

父亲一直是对的,抚慰你所爱的人的心灵,是最珍贵的礼物。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的父亲经历了艰辛的人生历程以后,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音乐是带给亲人们最好的礼物,而自己错过了这个机会,现在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孩子。可是孩子太小还不能理解父亲的苦心和爱心,“庆幸这场酷刑终于结束了”。直到自己也成了别人的父亲,才深深体会到父亲的爱意。这种情况是毫不奇怪的,人的成长总有一个历程,世界太大,童年的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独立意识刚刚萌芽,容不得父母的干涉,因而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我”练琴时,“每天我都试图溜开”(追则逃),后来尽管为父亲的话所感动,但始终是被动接受,随着“时间流逝,手风琴在我的生活中渐渐隐去了”,“宛如一个积满灰尘的记忆”(盛则衰),“我”的学琴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哲学思想。

逆反心理是一种“对抗”心理,常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家长要重视这种倾向,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纠正和克服。

冷却法:当孩子情绪强烈“动荡”时,作为家长必须制怒保持冷静,对事物务必作出全面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

温暖法:不要唠叨不休或一味责备、训斥,要采取“以情感人”,用尊重、理解、关怀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懂得是非的界限,消除心理逆向的防线。

疏导法:对孩子的小脾气、倔强,不要一味地认为是无理和固执,要从事情的缘由、细节中,寻找积极因素、途径和方法,给孩子反思创造良好的气氛条件。

心理保健法:要从精神状态分析人手,了解孩子的心态和逆向心理承受力;使孩子明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的必要性,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消除对立情绪。

目标激励法:对孩子在学习、游戏、小实验等方面探索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不要全盘否定或滥加批评,要热情地给予谅解、指导和总结,使孩子意识到成功的欢乐,振奋精神,更好地成长。

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要逆向治理,遵循“追则逃,静则动,盛则衰”的哲理,正确疏导,耐心引导,开始时不妨顺从他,或者分散他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有意无意之中自动消除自己的逆反心理,走上正确的轨道。

有些人坚决主张:未经管教、不受清规戒律限制的小孩比那种受到父母限制的小孩是有更大的创造性。美国著名医学博士托马斯·A.哈里森认为这一说法并不确切。他认为,如果一个小孩没有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充分依据、徒劳无益的决策上,他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创造、去探索、去发明、去剖析、去综合。如果某个男孩不与其母亲就穿不穿套鞋而进行无休止的争论,他就会有充裕的时间去堆雪人。如果听任小孩用鞋油在家里前厅墙上胡抹乱画,那么,当他在邻居家也如法炮制时,他就免不了要承担那料想不到的痛苦后果。而痛苦的后果是不能培养出好情感的。还有其他一些要花费代价的后果,例如在街上连续遭到小轿车的碰撞,只好住进医院。人生就只有那么多时间,矛盾冲突就占去了许多。于是,应当引导孩子把这些有效的资料归入自己开始萌发的成人意识中,并相信它们,不再考虑它们,而开始做别的事情——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如何垒沙筑堡,如何算微积分等。从以上分析可见,父母的教育和导引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把握“度”的尺寸,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而“度”的掌握:在于理解“追则逃,静则动,盛则衰”的幼儿心理,这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重要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