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元首们的那些红尘往事
10400400000024

第24章 阿罗约:甜蜜爱情自始终(2)

迈克早年从菲律宾名校阿特尼奥大学毕业,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同时也打理家族生意。阿罗约就任总统以后,为了避免别人怀疑他利用总统丈夫的身份向法官施压和参与钱权交易,他只得放弃了所有的工作,除了免费为打不起官司的穷人辩护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之外,什么也不做了。有媒体问阿罗约,她的丈夫将在她的政府中扮演什么角色?阿罗约干脆利落地回答说:“没有角色。”迈克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十分广泛,包括治理马尼拉的母亲河──巴石河的环境污染、监督打击犯罪、推动穷人公费医疗等等。他每次走到平民当中都要带上大笔钱物分发。因为谁都知道他的家族多么富有,不分一些给穷人,怎么说得过去呢?

和普通夫妻一样,他们有时也发生争执,为政治立场,或者为孩子,甚至为他们该去看哪场电影这样的小事,但总是没过多久矛盾就自然化解。

尽管迈克也是“含着银匙出生的”,但他对生活的要求却不高,在生活中,他只有两项爱好─—摄影和打高尔夫。他为阿罗约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还经常和总统府的摄影师们一同参加每月的佳照评选,使摄影师们感到很有压力。不过如果迈克的作品被评上佳作,他也从来不要奖金。他打高尔夫球的爱好也影响了阿罗约,使之成为他们夫妻的共同爱好。

迈克有句名言:“当妻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她就会感觉好起来。”他说一个拥抱就是妻子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所需要的一切。

在一些朋友口中,他和阿罗约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互称“AMOUR”(法语“爱人”)。

他们一起散步的时候,两人一直手牵着手,他们夫妻间这些无意的亲密小动作,经常羡煞旁人。

迈克说,在浪漫的夜晚,有红酒或香槟相伴,他和阿罗约会从一个吻开始,以一个吻结束。

相关链接:

美女总统阿罗约的时尚新主张

阿罗约2001年就任菲律宾总统时年过半百,但外表看上去却显得非常年轻。当有媒体问及有何保养秘诀时,阿罗约说:“我没有美容秘密。我从没有过于担忧我的容貌。也许上帝给了我让我看上去年轻的基因。”

如果说娇美的容貌是与生俱来,那么阿罗约在着装上的高雅独到无疑又为她加分不少。阿罗约对中国的旗袍一直情有独钟。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阿罗约身着一件大红色的中国旗袍,站在众元首政要中,显得格外精致动人。后来阿罗约在总统府国宴厅宴请华文媒体主要负责人时,再次穿上了那件红色的旗袍,立马成为惹人注目的焦点。她兴奋地表示:“因为春节快到了,我特地穿上这套服装。”谈笑中,对于旗袍的喜爱溢于言表。

2002年9月,菲律宾一本名叫《Tatler》的杂志刚一上市即在首都马尼拉引起轰动,因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是他们的女总统阿罗约和4位政府部长。4位政府部长全都穿着一身黑西装戴着墨镜,与平时的形象判若两人,而娇小的阿罗约被四位人高马大的部长簇拥其中,明星气派十足。他们这一造型完全是照抄好莱坞电影《黑衣人》里面的两位男主角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打扮,令人忍俊不禁。总统发言人解释道,该杂志是一本生活杂志,而并非像《时代》那样严肃,阿罗约只是想借此体现自己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一面。

“中国儿媳”与“克林顿的同班同学”

在有中国人的场合,阿罗约总说自己是“中国儿媳”,因为她的丈夫迈克有华人血统。迈克的母亲是菲律宾华人中最显赫的“大顺”家族的后代。“大顺”家族的祖先是中国福建移民,姓“SON”,名“TUA”,其中文名字如何书写,目前尚无考证,有人猜测可能是“宋大”。从第二代开始,“宋大”的后人改姓为“TUASON”,前加西式名,被称作“大顺”家族。

“大顺”家族的发达是历史的机缘。1762年至1764年,英军攻打马尼拉时,大多数华人都支持英军对抗西班牙殖民者,“宋大”的后人安托尼奥·大顺却与众不同,捐款给西班牙军队。结果西班牙人获胜后,安托尼奥·大顺被封为贵族,并被赐予马尼拉附近省份的大片土地,一跃成为菲律宾最富有的华人。除了享受世袭贵族头衔、经营大片田庄之外,“大顺”家族的后人还将财富拓展到其他领域,不乏有成就者。其中一位何塞·马利亚·大顺于1852年创立了菲律宾第一家银行。

在菲律宾历史上,有许多政要有中国血统。众所周知,菲律宾的第一任总统阿基纳尔多;前总统马科斯、阿基诺夫人、拉莫斯等都有中国血统。其他流淌着几分之一中华民族血液的社会名流、经济界要人多得数不胜数。

中学毕业后,阿罗约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前往美国留学。她远渡重洋,来到华盛顿,就读于美国著名学府乔治敦大学在她的同班同学中,不乏出类拔萃之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

这天是阿罗约入学的日子,她谢绝了菲律宾驻美大使馆的帮助,独自一人走进乔治敦大学。在新生登记处,格洛丽亚像其他学生一样按照程序回答老师的提问。“姓名?”“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住地?”“菲律宾!”这时从背后传来一个声音:“菲律宾在哪个洲?”

阿罗约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祖国,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时另外一个声音回答了那个问题,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菲律宾的历史以及菲律宾与美国的渊源。格洛丽亚回过头朝那个声音望去,却看到一个高大的美国男孩,金色头发、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

后来她知道那个男孩来自阿肯色州,名字叫比尔·克林顿。入学时的那场小风波使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他们至今还私交甚笃,阿罗约担任总统职务时,克林顿以同学的名义给她发来贺电。

后来两人到对方国家时常相约叙旧。在2001年1月20日的几个小时里,两人曾同时分别是自己国家的总统,使他们班同时有两人当总统。这恐怕是历史上十分罕见的。然而那天阿罗约刚上台,克林顿就卸任了,使这一纪录只保持了几个小时。

魅力总统阿罗约

阿罗约总统严于律己,工作勤奋,对内阁成员非常严格。她每天准时上下班。第一次内阁会议结束后,教育部长习惯地询问总统关于午饭的安排,“没有安排。”阿罗约夫人说完后飘然而去,内阁成员留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

阿罗约是一个相当活泼、外向的人。她的口才极佳,在记者招待会上总能够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因此深受媒体的欢迎和追捧,这与传统观念中总统一般不苟言笑的印象简直大相径庭。

生活中的阿罗约是真实而可爱的,在周日,她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陪丈夫打打高尔夫球,陪儿女看看影视剧,而且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影视迷”。受具有华人血统的家人影响,她很喜欢看功夫片,在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风靡东南亚的时候,也是“流星迷”一族的阿罗约还特意在总统府接见了主演言承旭。对于阿罗约而言,工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但决不会因此而放弃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位极具明星气质的女总统,阿罗约总统凭借的不仅仅是其美丽,她秉承了其父亲民主的作风,在当上菲律宾总统后不久,就宣布开放总统府供民众参观,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英国路透社的记者曾经拍摄到这么一张照片:一个菲律宾小男孩紧紧地拽住总统的手不放,而阿罗约也毫不介意地将头探出车窗,望着这个孩子,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阿罗约总是那么随和、迷人,也正因为此,她赢得了很多菲律宾人民的信任和尊敬。美丽而亲民,使她更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谁也不许亲我

阿罗约因为经常被男性支持者“强吻”而苦恼,2004年8月,她公开表示,希望自己的男性支持者们不要再向她索吻,否则她就会“不客气”了。

阿罗约虽然已经57岁了,但是外表看上去却显得非常年轻,被人尊称为“美女总统”,更是不少菲律宾男性心目中的偶像。阿罗约曾经抱怨称,她在出席一些会议时多次被不知姓名的男性支持者们围住,然后被他们亲吻面颊。由于身处公众场合,她不好发作,只得强忍尴尬。

2003年年底,阿罗约前往科威特,当她看望在那里工作的菲律宾工人时,一名男子突然激动地冲向这位美女总统,大喊着“阿罗约,我永远支持你”,企图拥抱阿罗约并强行亲吻她,幸而阿罗约的保镖反应迅速,当即把这个家伙推到了一边,不过阿罗约还是吓了一大跳。当年年底,菲律宾总统府就下了命令,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强吻总统。

2004年8月11日,阿罗约前往菲律宾拉古纳省参加一个市政会议,有人开玩笑问她,如果现在她的崇拜者很想亲吻她,但是因为没有刷牙而犹豫不决,她会允许这个人吻她吗?阿罗约马上非常肯定地回答道:“首先,我希望你们能尊敬我一下。其次,我很保守,我不希望被我丈夫以外的男人亲吻……菲律宾所有的男士们,请别再试图亲吻我了,不然我会对你们不客气的。”

由于菲律宾各大电视台都直播了这场会议,所以许多人都听到了总统这番“警告”。当天晚些时候,菲律宾总统府再次发表声明,表示今后任何人都不准亲吻这位美女总统。

阿罗约下“禁吻令”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球,英国不少女议员立即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反应,不过她们并不支持阿罗约的做法,觉得这位美女总统实在是“紧张过头”了,这些议员觉得,亲吻是她们的男性支持者表达敬意的好方法,所以她们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英国下议院女议员安·威迪科姆比表示:“我觉得亲吻和握手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要对方并非恶意非礼,那么我绝对不会介意。”她认为阿罗约“大概是保守过头了”,还建议她“放松点,不要想得太多”。

英国自由民主党女发言人巴洛妮斯·沃姆斯利也认为:“亲吻只是证明你和你的支持者之间关系很好,我倒是希望我的支持者们都来吻我。”

她们忘了一件事,即使阿罗约贵为一国总统,其实她还是一位正常的、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女性。这种文化传统,并不因政治职权的抬升而发生改变,而是一直根植在东方女性的心中。

阿罗约经典语录

总统是孤独的职业。

我播种,我的继任者收割,这就是民主的力量。

我希望上升的潮水能举起所有的船,无论他们是一叶扁舟还是银行业的航空母舰。

我不会焦虑。我能够控制局势。我没有必要一再重申这一点,因为我从来不会失去对局面的控制。

菲律宾将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成为繁荣、现代化的国家。

一个无畏的、专注的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许多这样的人一起努力,力量会更加强大。

阿罗约头上的三把利刃

从2005年起,接连袭来的暴风骤雨式的政治考验让阿罗约步履维艰。

1舞弊录音带事件

“舞弊录音带”事件杀伤力极大。反对派人士散发了阿罗约在大选时致电选举委员会官员维多利亚诺·加西拉诺的录音带。

以下就是录音带中的对话:

阿罗约:领先票数会不会跌到100万张以下?

加西拉诺:虽然领先票数已经跌到90万张左右,但有些地方的票数还未统计出来,我们会尽力而为。

后来的事实证明,阿罗约确实以100多万张的领先票数获胜。录音带播放以后,立即成为反对党的绝好武器。当然,阿罗约也深知该录音带的巨大杀伤力。作为回应,菲律宾政府指责反对派的目的是为了搅乱政局,并表示这盘录音带是为了颠覆政府伪造的。随着国内的示威游行活动逐渐深入,阿罗约终于被迫打破沉默,承认录音带中的对话属实。这起事件导致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持续紧张。2011年11月,菲律宾警方在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以“操控选举”的罪名逮捕阿罗约。

2家人涉赌风波

2005年,菲律宾当地一些媒体突然对长期存在的非法数字赌博行业“花档”大肆炒作,并指责阿罗约的丈夫和儿子从中获利。

随后菲参议院就此事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阿罗约的儿子、众议员胡安·阿罗约以及小叔、众议员伊格纳西奥·阿罗约被指收取了大量“花档”保护费。一名“证人”甚至声称,他每月亲手将50万比索(接近10000美元)的保护费送到第一家庭成员手中。

这件事给阿罗约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其家人以权谋私,而这正是菲律宾民众最反感的地方。

不过,阿罗约家人均否认了这些指控。

3“国家宽带网”项目丑闻

2012年3月,菲律宾反贪法庭正式对卷入“国家宽带网”项目丑闻的前总统阿罗约夫人及其丈夫发出逮捕令。

2007年阿罗约夫人在任时,菲律宾当局曾推动建设总价3.29亿美元的“国家宽带网”项目,该项目后因被揭发陷入贪腐丑闻而搁浅。菲监察专员办公室向反贪法庭指控阿罗约夫妇以及前选举委员会主席阿巴洛斯、前交通部长门多萨涉嫌贪污,利用职权推动“国家宽带网”项目。菲反贪法庭第四分庭下令,逮捕阿罗约夫妇以及阿巴洛斯、门多萨等4人。

阿罗约先生以及前交通部长门多萨已分别向反贪法庭提交紧急动议,要求推迟执行逮捕令。两人均辩称,因为“国家宽带网”合同已取消,工程从未启动,没有理由对他们进行起诉,监察专员办公室是在依据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合同提出控告。

截至本书截稿之日,对阿罗约及其家人涉嫌的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