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86700000069

第69章 公元纪年早期东方的建筑

你是个好侦探吗?你能不能光听一个人的说话,就能猜出他是你们国家的哪个地方人?即使不精确,至少你应该可以从他的语音语调、方言发音,推测出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吧!(原文是“你应该至少可以分辨他是来自美国南部还是新英格兰岛的人”。原文基于美国背景,译者根据中国人阅读习惯改写。)

即使是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说话方式。而如果是不同国家的人,除了说话方式、发音不同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点,比如他们的民族服饰、遵循的惯例法规、饮食起居习惯、绘画风格,甚至就连建筑的风格也会有着很大区别。

自从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后,罗马的基督徒终于可以从地洞中走出来,光明正大地修建巴西利卡会堂,也就是他们的基督教堂了。不过,当时罗马帝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在君士坦丁统治下的一些基督徒,住在远离罗马的地方。罗马帝国的疆域向东一直扩张到了亚洲,在这片辽阔的东方大地上也有着大量的基督徒。他们像罗马的基督徒一样,在君士坦丁大帝信奉基督教后,也开始修建基督教堂。不过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而他们修建的教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不是矩形的巴西利卡会堂。

这种东方基督徒修建的教堂,被称作“拜占庭风格教堂”。这样称呼是因为“拜占庭”是罗马帝国东部区域最大的一座城市的名字,而且直到今天,它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大城市。不过,它已经不再叫拜占庭了,在地图上你也看不到任何城市叫这个名字。君士坦丁大帝后来搬到了这座城市,把它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并将“君士坦丁堡”命名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别着急看地图,因为这个名字在今天的地图上你也找不到,那是因为现在这座城市的名称是“伊斯坦布尔”。不过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最早是从那里出现的,所以它在建筑界里的称呼还是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让我们来比较拜占庭教堂和巴西利卡会堂,它们有一个最主要的区别,那就是拜占庭教堂有圆拱顶。有一些拜占庭教堂的拱顶很小,还有些上面加了方形的屋顶,所以,你只能从建筑内部从下往上看才能判断出来是否是圆拱顶;还有许多拜占庭教堂有好几个圆顶。

如果你还记得,罗马的万神殿也是建成圆拱顶的,不过它并不是拜占庭风格的建筑。万神殿的圆拱顶是用水泥砌成的,而拜占庭教堂的圆拱顶则是用砖块或瓷砖建成的。万神殿的拱顶下面是一圈环形的墙,而拜占庭教堂拱顶下面的大厅是方形的。

从平面图上看,大部分拜占庭教堂都像一个十字。如果这个十字是横竖等长的,则称为“希腊式十字”。拜占庭教堂的圆拱顶就建在这个十字交叉的地方。

刚开始的时候,拜占庭教堂的圆拱顶都很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査士丁尼大帝即位。他即位以后,下令修建一座自古以来最大、最好、最精美的拜占庭教堂,人们叫这座教堂为“圣索菲亚教堂”。与一般用圣人的名字命名大教堂不同,索菲亚并不是《圣经》中圣人的名字。事实上索菲亚的意思是智慧,所以这座教堂真正的名字其实应该是“圣洁智慧教堂”。不过大部分的人还都称它为“圣索菲亚教堂”,我们也在这里用“圣索菲亚教堂”这个名字吧。

下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圣索菲亚教堂的结构,看看你能不能根据我的描述理解它的构造。

一个庞大的圆拱顶建在教堂的中央,安放在四个巨大的拱门上。这四个拱门排成了一个正方形。

每个拱门的顶端就正好支撑着圆拱顶的底部。

拱门与圆拱顶之间并不是空的,而是被填满了砖块。这样一来,圆拱顶就架在了一个完整的圆形支撑之上。拱门与圆拱顶之间的区域呈倒三角形直指地面,叫作“穹隅”。我希望你能够记得“穹隅”这个词,因为“穹隅”正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特色所在,是其他建筑——比如,罗马的万神殿所没有的。

你能看到在圆顶下的三个拱门,还有两个在拱门链接上方的“穹隅”。

圣索菲亚教堂的圆拱顶是用大量的砖块砌成的,整个圆拱顶并不是一个整体倒扣的托盘,也不像万神殿的水泥圆拱顶一样,是一个紧紧连在一起的整体结构。我们之前说过,这样的圆拱顶会对底下的四面墙壁产生侧下方的压力。你一定知道,一个架在墙边的梯子如果底部可以在地面滑动的话,重一点的人爬上梯子,梯子就会立刻滑倒。圣索菲亚教堂的圆拱顶也会对四周各个方向都产生侧下方的压力,就像梯子的底部会产生一个侧下方的压力一样。这个压力必须由底下的墙壁支撑起来,并且固定住。只有这样拱顶才不会倒塌。

圣索菲亚教堂圆拱顶下面四个巨大的拱门支撑住了圆拱顶往正下方的压力,而向侧方的压力也被建筑师用很巧妙的方法解决了。在东西两个相对的拱门外部,他们分别建了半圆形的顶,这两个半圆顶就像书夹一样夹住了中间的圆拱顶底部,支撑着这两个拱门不会向外倒塌。

而在南北的两道拱门外侧,建筑师设计了高高的石砖堆。这些石砖堆也夹着中间的拱门。这些石砖堆被我们称为“扶壁”。

可惜的是尽管建筑师花了很大的心力,圣索菲亚教堂在建成后还是倒塌了!而且是在建成后几年就倒塌了。但是这不能怨建筑师,原因是一场地震。因为地震震动了砖块,导致整个圆拱顶倒塌。毕竟建筑师也不能阻止任何地震的发生。

在之后重建圣索菲亚教堂时,建筑师进行了一些改进,他们在新建的圆拱顶底部设置了一圈四十个小窗户,这样可以让阳光照进来。而且由于增加了这些小窗户,如果你从下往圆拱顶看,整个圆拱顶就像悬挂在拱门顶部上方的半空之中,甚至就像是直接被架在了光上面的样子。

圣索菲亚教堂有着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中厅四周都有双层的侧廊,由五颜六色的大理石石柱支撑着。有的是红色的大理石、有的是绿色的大理石,还有些是灰色或者黑色的大理石,非常漂亮。很巧的是,教堂内部的石柱一共有一百零七根,而圆拱顶的直径也恰好是107英尺(约31米)。

教堂的底部墙壁上贴满了漂亮的大理石板,这些大理石板的颜色甚至比石柱的颜色还要斑斓。而高处的墙上则是用彩色玻璃和金色大理石块拼接而成的组合图案。

在圣索菲亚教堂重建一千多年之后,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他们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他们敬拜神灵的地方不叫教堂,而叫清真寺。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他们的首领就骑着马,直接冲入了圣索菲亚教堂,命令手下将这座教堂改成了一座清真寺。于是,石灰或白粉覆盖了原来教堂里墙壁上的各种图案,只有少数几幅天使的图像幸免于难。不仅如此,而且在那之后,要想进入这座教堂就必须先脱鞋。因为这是清真寺共有的规矩,清真寺是穆罕默德的圣土,任何人都不能穿着鞋踏入。如果你要进去就必须先脱鞋,否则就不能进。

圣索菲亚教堂从外面看起来很大,但还是有些人认为它很难看。上面图中能看到支撑在拱门两侧的巨大扶壁,你可以留意看一下。

我相信你肯定会问,它周围的那四座尖塔是做什么用的(由于摄影时取景的角度,有两座尖塔被挡住了)?这个……其实我真希望你能够忽视它们的存在。不过在图上看起来它们真的很漂亮,人们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就从主建筑转移开,被它们吸引住了。而事实上这些尖塔是土耳其人将教堂改建为清真寺之后才加进去的,原来并不属于圣索菲亚教堂的一部分。

不过,我不希望你局限地认为圣索菲亚教堂是唯一的拜占庭教堂,实际上也不是只有君士坦丁堡才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希腊基督徒在全世界传教,留下了很多拜占庭式建筑。比如,俄罗斯的大部分教堂就是拜占庭风格的,因为俄罗斯人虽然在最开始信奉的是罗马基督教,但是后来又成为希腊基督教的成员。如今,世界各地也仍然还有人在修建拜占庭风格的教堂。

在圣索菲亚教堂修建完成几百年之后,另一座拜占庭式教堂在威尼斯也建立了起来,并与圣索菲亚教堂齐名。威尼斯曾经是一个港口共和国,是一个不隶属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独立的王国。威尼斯的舰队航行到了亚洲,与当地人交易,带回了亚洲漂亮的丝绸和香料。不久之后,威尼斯就变得非常富有、称霸一方。从亚洲带回的颜色鲜艳的商品也被威尼斯人喜欢上了。于是,他们在自己修建的拜占庭式教堂中运用了这些漂亮的颜色,这也使得他们修建的教堂变得五光十色,像珠宝一样在阳光下光彩夺目。这座教堂被威尼斯人称为“圣马可大教堂”,因为它所在的地方就是传说中耶稣门徒圣马可埋葬的地方。

圣马可大教堂有五个圆顶,其中四个小的圆顶围绕在中间的一个大圆顶周围。刚开始的时候五个圆顶都不高,从外面无法看清,威尼斯人就决定在每个圆顶上面再建一个大圆顶,因此后来每个圆顶都是双层的了。圣马可大教堂外面以及教堂内部都被各种颜色的大理石装饰得熠熠生辉,还有从各个地方买来的名贵雪花大理石做成的装饰板。而圣马可大教堂的主大门上有四匹铜马,它们也几乎与教堂一样有名。圣马可大教堂很可能是世界上色彩最斑斓的建筑了。

现在我们来再做个测试。下面列出了本章出现的新词,每个词算20分,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把每个词写出来,并且解释清楚?比一比,这次你是否能够拿到跟上一章测试一样高的分数呢?把下面的新词朗读出来,并且记住它们。

拜占庭风格

希腊式十字

穹隅

扶壁

清真寺

———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