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十里长沟
10376800000024

第24章 发现宝贝

县委“双万”会后,石亮就以下派指导员的身份,很快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长沟村。

一进村,他顾不上回家,就先到村上找支书报到去了。刘支书看过介绍信说:“好哇!石亮,咱村有你回来配合,大有希望哩!”说着就给石亮倒了杯茶水。

“刘大伯,我这次回来,主要是向你们学习实践经验来的。”石亮接过水谦虚地笑着。

“这娃,你还跟叔客气!往后工作上你大胆整,我支持你!”刘土根坐下,拍着大腿说:“我看这样吧,中午你先回家去看看,休息一下,晚上,我把村队干部传齐,咱们开个干部会,让大家也早一点知道,知道你下派回村的事,也便于今后开展工作。”

“好啊!刘支书,那我就先回去看看。”

和刘土根分手后,石亮看了一下手表,才下午三点多钟,学校还不到放学时间。

于是,石亮径直来到设在庙场的临时学堂,他悄悄地走到教室的一个窗口,看见了父亲石明理正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

几月未见,他觉得父亲又苍老了许多,拿粉笔的手似乎在不停地颤抖,显得很吃力,就赶快又轻轻地走开了。

他现在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父亲做一上顿可口的饭菜。

石明理一放学,就有人告诉了他,儿子从县城回来的消息。

他没有在庙场里逗留,就兴冲冲地赶回了家。

听到脚步声,石亮赶快走了出来,甜甜叫了一声:“爸爸”。石明理高兴地答应着走进了家门。

石亮接过父亲怀里的讲义夹说:“爸,您先歇着,我做了你最爱吃的‘浆水菜’擀面,给您盛去。”

“好!好好。”石明理舒心地笑着,就坐在了堂屋的地桌旁。

爷儿俩一边吃饭一边聊了些家务后,石亮才说:“爸爸,我这次主动要求回村下派的目的,就是想为咱村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请您能理解!”

“哦!咱村这贫穷的样子,可不好搞呀!”石明理停住了筷子,很担心地说。

“我也知道,不过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有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只要咱们大家共同努力,我想咱们村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石亮满怀希望地说。

石明理看到儿子那十分自信的样子,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没有再作声,夹了根浆水野菜慢慢地咀嚼了起来。

石亮也挟了一大口,他感觉虽然苦荠荠的,但却是很有滋味。

陕南有句俗话“一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这个“蹿”字在这里指走路没精打彩,东倒西歪的样子。浆水菜酸甘适中,食用方便,是陕南一带大多家户人家常备的一种泡制菜,有了这种菜正好能解决这里人们这个爱吃酸的生理需求。

这种菜多用大叶菜如“春波萝”、“包菜”、“花辣菜”等炮制,以“花辣菜”泡制的为上品。制作的时候,先把新鲜菜在水里摘洗干净,再放在干净的竹席上晾晒掉一些水分,用开水里一焯,直接放进一只大盆里用原来的浆水引子泡上个一两天就可以了,泡菜的盆多用烧制的土陶盆。浆水菜可凉拌着下饭吃,也可以炒熟吃,不过,最为方便、好吃的就是炒好菜煮面条,也就是做成“浆水面”食用。吃面的时候如果再浇上一勺子红油辣子,那就更好吃了,香喷喷的,十分解馋。陕南人隔三差五的都想吃上一顿浆水面哩。

天刚一黑,石亮就提上办公包,打上手电筒向山下的庙坝走去。

在半道上碰上了一组组长二驴子,二驴子打趣地说:“亮娃子,你现在成了我们的领导了啊,那今后,叔该咋称呼你呀,嘿!嘿…嘿…”

“嗨!还是叫我亮娃子才亲热哩哟。”

“那是自然的,那是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说地嘛!”二驴子用了个歇侯语,逗得石亮也嘿嘿地笑了。

当他俩说笑着来到庙场时,村组其他干部正陆续地往教室里走。

大伙看见了石亮,都很高兴地围了过来,问这问那。

这时,支书刘土根和村主任杨冬财走了过来,见大家都站在门外,便大声招呼道:“喂!大家都坐在教室里去吧,看把你们高兴地,这回咱亮娃可要在咱们这山沟沟里呆几年哩!有啥话还怕没时间说?”

二驴子接口也嚷嚷道:“就是!就是!都进屋吧,把我腿都站困了!”

听了刘土根这么一说,大家才拥着石亮进了教室。

会上,刘土根给大家宣读了一下石亮下派的文件后,村主任杨冬财又详细地传达了前天镇上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最后,刘土根对石亮说:“石指导,你来给大家讲讲吧!”

石亮望望老支书,又望望大家,微笑着说:“好吧,我就说两句。”

他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应当看到,有的地方由于受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经济还是赶不上,农民还很贫穷。

我们长沟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由于我们受交通条件和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村域经济还不行呀!乡亲们都还很穷!怎么办?我敢说,村里人会有两种答法,一种是安贫乐道丧失信心地说‘那有啥办法?谁让我们处在这大山沟里呢?’第二种答法肯定会说:‘有啥办法?还得靠政策救济呀!’

大家想一想,安贫乐道,裹足不前和靠政策救济,我们能致富吗?我们长沟村真的就不求发展了吗?我想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干部都是不会甘心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干?我想结合咱村的实际状况,谈一些个人意见。

我认为我村要发展必须还得在‘山’字上做文章,首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乡亲们合理调整‘粮经’种植结构,不要一味地盯住在山坡上种些糊口的杂粮,而要着手在山林里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药材,专拣经济效益高的搞。

我村有几千亩的山林,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嫁接板栗、白果、杜仲、天麻、食用菌类的香菇等等特色项目嘛!大家不妨算一算帐,一斤大米顶多卖一、二元钱而一斤板栗却能卖到七块多钱,乘乘!是大米的五、六倍啊!第二,就是要采取内筹外援的办法尽快修通我村出山的道路,如果,我们果真能抓住这两大方向去具体实施好,我坚信,不出五年,我们长沟村一定会富裕起来的。”

石亮的讲话,深入浅出、结合村情、实实在在很有创建性、操作性,大伙都听的津津有味,他的话一落点,都激奋地鼓起了掌。

石亮不在城里坐办公室而是回村来当村官,无疑也引起了许多村民的好奇,听说晚上他们开会,许多住在庙场附近的群众都撵过来看热闹。

教室里这激悦的掌声,吸引了许多村民的目光,使会场里的灯光更加明亮了。

为了把他规划的富民计划搞得更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石亮起早摸黑,不是摸爬滚打在这沟那坡里考察经济资源状况,就是东家进西家出地走访群众。

一天早上,石亮顾不上吃早饭就从他家房后的一条小山道上往山梁上爬去。

穿行在家乡的山林里,石亮真切地感受到了回归大自然的那种纯静和谐的美丽。

在一块突兀的崖石上,他伫立良久,尽情地俯瞰着山下的村庄。

这时,一阵清脆的山歌由远及近地传来。不一会,一个中等个子,身穿红格子衣服的山妹子,背着个背篓从一片桦树林里轻盈地走了出来。

石亮一见,原来是五组组长的大姑娘雪红。

雪红也认出了他,就有点害羞地招呼他:“大亮哥,你在这做什么?”

“在听你唱歌哩嘛!”石亮笑着故意逗她。

“你……你在笑话人哩!”雪红不好意思的嗔怒着说:“不理你了!”

石亮忙正色说:“雪红,好了,不跟你开玩笑了!你爸在家吗?”

“在!”雪红回答。

“那好,我就先到你们家去!”

“你去吧,我去割把猪草就回来。”说完,雪红把两根又粗又长的发辫子一甩,朝石亮莞尔一笑,就一头钻进了对面一片毛竹林里。

石亮望着她的背影,笑着自语:“看,我们山里的女孩,就是率真、朴实!”他看了看表,跃上一块山石,转身朝五组长林子汉家快步走去。

五组是长沟村最远的一个生产小组,也是最贫穷的一个组。过去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的山地被山洪冲刷得山石裸露,是出了名的石头村。

林子汉家住在半山腰一个大山石下的一处平坦之地,是典型的山石砌墙、八茅杆盖顶的三间草屋。

昨晚,从村上开会回来,老林就一直在心里犯嘀咕:“石亮设想的没错,但象我们这个组的这种条件,除了满山的连块巨石还是巨石,有什么资源可利用的,咋搞呀?!”

石亮一口气赶到林子汉家房后,刚要喘口气,突然,从林家院子里冲出了四、五条撵山狗,一个个咆哮着,咬牙切齿地向他扑来,石亮吓得转身就跑。

听到狗叫,老林急忙跑了出来,见是石亮,便喝退了恶犬。

石亮惊魂未定地说:“林组长,你家的‘老虎’可真厉害啊!”

“唉哟!大亮,可把你吓坏了吧,真是对不住!对不住!”林子汉十分歉意地说:“快!快到屋里坐。”

一进林家屋子,石亮的目光就被砌墙的石块给吸引住了。他站了起来,从堂屋走到睡房,又从睡房走到偏间的厨房,他是越看越吃惊、越看越兴奋。

林子汉被石亮的这一举动搞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后脑勺,愣愣地跟着石亮屁股转来转去的。

待重回到堂间,石亮给林子汉发了支烟,点着后,才笑咪咪地问道:“林叔,你这房是几时修的?可真是富丽堂皇呀!”

“啥子?你看,这娃才是的,怎么笑话起我来了!”林子汉有点不高兴了。

“林叔,你真不知道?”

“知道个啥?”林子汉诧异地问,他越听越糊涂了。

“唉呀!你真是身处宝山不识货呀!你快说,你砌墙的这些石块是从哪里弄来的?”

“这有什么?我们这条山沟里遍山野都是,你没听到人们都叫我们这五组为石头组吗?”林子汉漫不经心地抽了口烟,解释。

“好哇!林组长,你们组可出了宝贝了!你知道吗?这些石头一顿能卖好几百元哩!”

“真的?”林子汉惊喜地问。

“真的!真的呀!我看咱们长沟村的腾飞就全靠它了啊!”石亮意味深长地说完,却按捺不住激奋的心情竞“哈!哈!哈!”地笑了。